文章阅读

周晓亮谈王玖兴(二)

作者:hzbgs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17-12-15

周晓亮谈王玖兴(二)

我接触了王玖兴老师以后,受益匪浅的就是,他首先要求我外语要过关。我刚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是先不着急写毕业论文,而且先把这个翻译这一关先过了,要达到的程度是我翻译的东西能不能拿出去发表。有的同志是做了一辈子科研翻译工作,但到了最后,东西发表不了。而王老师的要求是翻译的东西不能仅供自己看,而是要达到发表的程度,发表了可以给大家看,供大家参考。我就做翻译了。后来,我翻了一篇文章,不算是很长,但也不少,大概一万三、四千字,翻译完了,我找王先生帮我看看,校一下。我当时是初出茅庐,编辑部也说要找人看看校对一下,有推荐人给你盖个章才行,我呢就觉得这好办,就找王先生。这是1983年的事,稿子要的比较急。当时我们研究室搬到密云水库边上的一个小基地(所里的),王先生叫我把稿子带过去帮我看。王先生给我看了,基本上是从头到尾改了一遍。给我两个印象特别深。

第一是,他的外语水平了不得。要我自己看我的稿子我都觉得还有点困难,但他坐下来以后,就在我当时手写的那个稿子上改。他改后,让我觉得他对语言的运用特别熟练。比如说我要是现在给别人看一篇稿子,我看了以后,如果觉得翻译得有问题,不太符合要求,我会有这样的想法:我在他的原文上加加减减我会改不出来,我会觉得这也不对,那也不对,这儿加两字解决不了问题,那儿勾两字也解决不了问题。但王老师有一个这样的本事,就在你这个稿子,东边画一个符号,这边加两个字,你自己的这几个字用上了,他原来的也意思也通了,而且把你翻译不准确的地方也全纠正了。同时,也不像我们那样经常翻字典,看一个字要翻一下字典。我的稿子给他之前是我自己精心准备好的,反复修改了,但仍然被他找出了好多不妥当的地方。所以,我就觉得他的英语水平真的很高,尽管他没有用英语去做翻译工作,但他的英语水平不得了。

第二点是,就是他最大的特点,人家后来都说他慢,“久磨”,可他给我改这个稿子真不慢。时间很紧,当时我们车要回来,稿子要拿回来。他说你再给我半个小时,我觉得量挺大的,我记得很清楚,他中间在改一个地方的时候,这个事情我在几个会上我都说过。在清华大学捐书的时候我说过,那时候我是新手,刚出茅庐,怎么对待翻译这个事,他给我们立了榜样。他是无意的,他就是在工作中无意识地引导你。比如他翻译 一个词,certainty,它的意思就是“确实”,字典里就是这个意思,但他把我翻译的勾掉了,因为“确实”是两个意思,一是准确,二是实在。但这个作者在这里不是讲实在的意思,实在即是现实中就有的。这就是个大问题了。作者的意思是讲这个事情是确凿无疑、无误的意思,就跟小学生学的数学1+1=2的样子,那么这里翻译时就只能用确定,而不能用确实。如果用确实,文字上很通畅,就过去了,但是,和作者的意思就差了那么一点。但这一点在哲学上就是大事了。这给了人非常深的印象。另外一个就是翻译一个书名,我觉得很顺地就出来了,他也说这个错了,他一改,我看了,这可不,真的错了,如果不改的话,出版出去就成了笑话了。一方面,我觉得他有翻译的经验,哲学的底子,这个地方,哲学就是这个意思,没有别的意思,另外一个就是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你做什么事都得认真,不能完全为了图快,图数量。这种情况现在太多了。我现在对我的学生也是这样,就像当年王老师教育我们。比如,跟我读博的,我说你们没有做过外语训练的,一定要想办法翻译点东西,用不了太多,因为你也没那么多时间,但有两个要求,一个要求是能出版,另一个是一定要精雕细琢。后来我也翻译了很多东西,该出版的都出版了。我觉得,至少从我主观印象上,王老师给我做的示范影响太大了,要不然我什么也做不成。几次会议上我都讲了这个事。

他有一个外号,被大家诌叫“王久磨”,我来了研究所以后,经常听到,有些比他小些辈份的老师,算是他的学生,有时就说了,王老师翻译太慢。这个外号不完全是贬义的,一层意思是慢了些,另一层意思是精工细磨。他磨出来的东西,你是找不出什么毛病的,当然他要能更快一些,更好。我也觉得他有时太慢,为什么?比如,我叫他帮人写一封推荐信啊,我告诉他,他也答应了,好好,但真是给你拖很长时间,拿不出来。有时打电话一问,他说,哦,这个还没写呢。这种情况是有的。后来,我与他接触久了,他家我也经常去,我发现,说他是优点也就是优点,如果说是对自己安排不足,它就是个不足。他有时是特别热心地帮助其他同志,光是帮别人的事情就占用了他很多时间,如果安排更好一些,也许就不会那么慢了。往往去一个人以后,包括学生、同事……他陪人家一聊能聊上半天,这样他的时间就耽搁了。另外,有时,是别人求他办事情,他会下很多功夫,也把他自己时间耽误了面求他帮忙的人很多,就是说,他受的干扰太多了。

大家对他一个集中的反映,不管是生活上、学术上、工作上,就是他比较忠厚,不像有的知识分子,清高、孤傲、甚至有些油滑,他对人非常实在,实在得有些让我都看不下去,我会说他,这些事情,你能做的就做一些,不能做的就不一定做,而且有些人让你做也未必一定就值得你做。比如,改革开放以后大家都要出国,凡是找他的,他都给写推荐信,因为他那边很有影响,国外的那些学校、教授很多都知道他,关系也不错,所以他写的东西,人家都认。这一点上,中国和外国是不太一样的。中国,比如你要介绍、推荐一件事,人家看的是你的公章,没章不行,光签名不行。但国外,看的是自己个人的人品,以人格保障,人家看你的签字,如果推荐你到国外上学,我签字,人家看的是你签字人的人格才接收你。这就是差别。王老师因为他国外还是挺有影响的,尤其中国在国外的学者不是特别多,所以他写的东西,写完了以后,签个字,送去了,都办成了。人家就是看他的面子给办的。就是说,你王玖兴介绍的,我都相信。现在,国外仍然这样。如果是一个著名的外国教授给你写了一个推荐信之类的,那是很管用的。那时候,王老师也是这样的。他介绍出去的人非常多。基本上,找他的人,他都写了,都办成了。年青、老的都有。但是问题是,有的人出国后确实是没给他争气,出去以后,表现不是特别好。出去后如果做学问不是特别老实,比较肤浅,就不好了。一时没跟上不要紧,关键是你要有一个做学问的好的态度。有的人就没做好,有时国外也会反馈回

文章录入:hzgh | 浏览次数:154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上篇文章:陈吉余:融入河口海岸的生命  

下篇文章:科举海州话考棚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海州高中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