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省立第十一中学

作者:hzwhzx | 来源: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www.jshzgz.cn | 时间::2016-06-30

(一)受令建校

民国初年,东海县地域广阔,省府决定从中划出一部分设立灌云县。于是苏北地区有了东海、赣榆、灌云、沭阳海属四县。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当时竟然没有一所中学,高小毕业生读中学须到外地去。由于交通落后,外出求学深造极为不便,地方民众便联名上书,请求省府于此设立一所中学。1917年,省府令筹办员杨懋卿前往东海,选择校址筹办江苏省第十一中学。杨懋卿在东海县知府协助下,选择东海县衙东面清代秀才考棚(石室书院旧址,位于现秦东门大街,海州高级中学东北)为校址,开办十一中学。

(二)办学概况

 1917年夏天,学校招收新生一个班,学生48人,学制四年,丁荫东任校长。因考棚破旧,十一中最初租借博望门外丁姓民宅作为临时校舍,1919年,考棚修葺完毕后方迁入考棚校址。学生在校外租房寄宿,一处为二营巷沈家牌坊,一为黄巷李少孚宅院。

十一中历任校长有丁荫东、杨友熙、刘平江,学制最初为四年。1922年起实行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三·三”制。开设的课程有国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金石学、手工、音乐、体育、公文等。十一中首任教长丁荫东,名蔚若,字荫东,创业维艰,办学有方,延聘教师皆一时硕儒,培养了不少优秀学生。如首届毕业生第一名王公玙,乃丁校长之高足,后与丁校长女儿丁少兰结为伉俪。

三、八师、十一中学生的爱国活动

八师、十一中学的学生在刻苦读书、勤奋学习的同时,热切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民族的兴亡。1 91 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八师第一届毕业生正由学监屠方率领在上海参观访问,上海街头游行示威的队伍浩浩荡荡,八师学生随即加入。回校后他们向老师同学报告了上海的情况,八师学生旋即上街游行,并发起抵制日货运动。学生会长宗琦带头上街演讲,痛斥日军侵华,并带领同学上街查禁日货。八师学生还推选第一届毕业生唐华北赴南京联系,加入了江苏省学生联合会。

十一中也开革命风气之先。五四运动激起了十一中师生强烈的爱国热情,他们和八师学生一起,或集会游行,以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或一同查禁焚烧日货,进行反帝宣传。

五月中旬,海州十一中、省八师、崇真中学千余名学生,集会于崇真中学礼堂,并举行游行,发表演讲,声援北京青年学生的五四爱国运动。五月下旬,十一中学生又和八师学生一起在板浦焚烧查禁日货,进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宣传活动。

五四运动给八师、十一中师生带来了新文化、新思潮。学生作文改用了白话文,图书室也增添了《新青年》等新潮书刊。同学们还自办民众学校,出版传播新思想的《责任》周刊。

学生爱国运动的蓬勃发展和薪文化思想的传播,吓坏了灌云县县长陶士英,他妄图动用武力进行镇压。愤怒的学生冲击县衙,推倒了公案桌,痛打了陶士英。

五四运动以后,八师、十一中的学生运动并没有停息,师生们沿着五四运动开辟的胜利之路继续前行。特别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海属地区的革命烈火愈烧愈烈。1925年,为悼念孙中山逝世和五卅惨案中牺牲的烈士,八师学生自治会举行追悼大会,向群众宣传孙中山先生一生的革命业绩,声讨日本侵略者在五卅惨案中犯下的罪行,声势十分浩大,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如火如荼的学生爱国运动,磨炼造就了许多献身革命的志士仁人,他们胸怀革命理想,走向四面八方,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火的贡献。

文章录入:hzgh | 浏览次数:154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上篇文章:陈吉余:融入河口海岸的生命  

下篇文章:科举海州话考棚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海州高中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