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的西方哲学研究专家王玖兴
王玖兴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德国古典哲学研究专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社科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届哲学评审团成员;《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西方哲学史组副主编;中华全国西方哲学史学会理事、顾问;上海复旦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兼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为《德国哲学》杂志编委;《黑格尔全集》副主编,《康德哲学选集》(六卷本)主编,并在国外被推选为“国际辩证哲学协会”理事。
江苏省海州师范的师生为有王玖兴这样一位知名的老校友而感到无比光荣;连云港市人民为家乡出了王玖兴教授这样一位杰出的哲学家、教育家而感到非常骄傲。
(一)王玖兴教授1916年1月24日出生在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镇兴前村的农民家庭。王玖兴在兄弟九人中排行第九,他自幼聪颖敏悟、勤奋好学,早年在家就读于兴庄小学和海头小学。1927年夏,又在家乡私塾读书,背了许多《四书》、《五经》等方面的古书和诗词;两年后离开家乡来到县城,就读于赣榆县初级师范学校;1931年秋,他先后在赣榆县立城里小学和青口简易小学担任小学教员一学期;翌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江苏省立东海师范学校(海州师范的前身,旧校址在今海州中学东)。他在这所当年海、赣、沭、灌的最高学府里受到三年良好的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王玖兴教授在1988年写给笔者的信中深情地回忆道:“那是海州城东北角上满清科举时代各县童生每年来应考秀才的地方,俗称“考棚”。我记得外面围有大略呈方形的粗石垣墙,校门在南面偏西。进门北走不远,路东是董渭川任校长时扩建的质朴雄浑的大礼堂,路西是曹一华任校长时新建的三层楼图书馆,两座高大的建筑物夹道相峙。再前进是学校领导办公和教师集中备课的小区。过此,才是一大片两边对称,排列整齐的平房教室。整个这半边是教学区。此区以东是由南到北包括足球场的大操场。再东则是生活区,那里厨房、大食堂居南,多排的宿舍居北,与教学区隔着操场相望。当时,海州地区还没有电灯,海师得天独厚,自备发电机,入夜,我们上晚自习,一片灯火通明,真是畅快!”“母校为什么一时人才济济呢?这就不能不承认当时母校的教师是一批为国辛劳的优秀园丁,用他们的心血浇灌了我们。可惜岁月催人,他们多已作古。我知道健在的只有史地教师张松年先生,现在上海,我尊敬他们,怀念他们。”
王玖兴教授当年性格内向,沉默好静,刻苦勤奋,谦逊克己,其记忆力、理解力、思考力极强,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不仅作业字迹端正美观,而且连考试卷也书写得工工整整。学校领导曾经把王玖兴工整整洁的试卷放在橱窗里展出,让全校同学观摩学习。许多老校友每当回忆起这件往事,都津津乐道,赞不绝口。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玖兴教授当年曾是江苏省中师毕业会考的“状元”。1935年夏,江苏省举行全省师范学校首届毕业会考,海师应届甲乙两个班九十多位同学获得团体成绩第一;王玖兴获个人总分第一。当时省教育厅为表彰海师毕业生在会考中取得“双第一”的优异成绩,特批准建亭纪念。1935年秋,一座四角方亭翼然坐落在原校舍与大操场之间,亭名“知止”,语出《论语》“知止于至善……”曹一华校长亲撰碑文,记述海师校史上这一辉煌的篇章。自此,广大海师校友一直把这件盛事牢记心间,代代相传,闻者莫不引以为荣。遗憾的是“知止亭”与原校舍一同毁于日寇的战火之下。
事隔半个多世纪,1986年,海州师范举办七十周年校庆,一千多位校友汇集母校,盛况空前。王玖兴教授也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盛会,他回到阔别半个多世纪的母校,受到市领导和广大校友的热烈欢迎。他还在校庆大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为了继承和发扬母校光荣传统,广大校友建议重建“知止亭”,并纷纷捐款。1989年秋,新亭终于在迎接全国中师代表来海师视导之前落成。六根红色的亭柱托起黄色琉璃瓦的亭顶,掩映于绿树丛中,为母校海师又增添了一大景观。宋建明校长命名“至善亭”,亭名由笔者请知名老校友朱智贤教授和彦涵教授分别题写,做成匾额,悬挂亭上。名“至善”与“知止”相应,意即达到完善境界,含有怀旧之意,但并非发思古之幽情,最重要的在于策励来兹,以表明海州师范的师生一定要将学校办成全国第一流师范的奋斗决心。王玖兴教授得知新亭落成的消息,写来热情洋溢的贺信,他在信中说:“我深深为母校师生奋发图强、力争至善的精神庆幸,我在这里热烈庆祝新亭的落成,衷心祝愿母校为国育才,日新又新。”“几十年来,海属各县教育事业的实施和推进,主要是依靠海州师范及其前身第八师范和十一中学的师范班培养造就的师资。没有他们,我们海属各县的教育事业会有今天吗?我们母校,过去已经做出了重大贡献,今后还将肩负起更加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真正为此感到高兴。”
(二)王玖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在板浦省立灌云小学当老师,后调回海州,任东海师范附属义务教育实验区主任。不久后,王玖兴负笈南下,就学于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心理系。后又转到武汉大学读书。
1944年秋,美丽的春城昆明仍春意盈然,王玖兴这位来自苏北的学子又到昆明报考国立西南联合清华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1946年春,王玖兴西南联大毕业后,即接到清华大学聘书,任该校哲学系哲学史课程教员。
当时的北京也并不平静,因通货膨胀,物价日必数涨,李宗仁当时任国民党行营主任,见师生生活困难,为了安抚,在47年春节前,每人发给1白面一袋。大概此物来自美国救济总署,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朱自清先生尽管贫困交加,但拒不接受,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后来传为佳话。此时,又发生美军强奸北大女生沈崇事件,学生抗议政府处理沈崇事件的委曲求全,反美情绪高涨。不久,就爆发出“反迫害、反内战、反饥饿”的大游行。王玖兴也参加了清华讲助会,作为群众团体,声援了这次运动。
八年抗战期间,我国没派一人出国留学,1946年夏举办了一次全国公费留学考试,分六个考区,王玖兴当时在昆明考区应考。翌年春,才公布考试结果,全部录取149人,他们大多数于47年夏陆续出国。王玖兴因发现肺结核,过不了海关,于是抱病去清华大学教了两年书,1948年他才以公费赴欧洲留学。
(三)从法国巴黎的埃菲尔塔下,来到德国的莱茵河畔,令人流连忘返的西欧风光丝毫没有冲淡王玖兴追求科学、复兴中华的信念。1948年秋,他又来到美丽的钟表王国瑞士,就学于瑞士夫赖堡大学,进修哲学和心理学。此时,王玖兴已过而立之年。但刻苦钻研、立志攀登的雄心不减当年。翌年,他一边攻读,一边在夫赖堡大学心理实验室工作。还兼任该大学东方学院中国语文教员。在繁忙的学习、工作之余,王玖兴还志愿帮助我驻瑞士大使馆做一些急需的译述工作数年之久。
1955年夏,王玖兴在瑞士夫赖堡大学进修班毕业,通过论文答辩,取得了博士学位。同年秋,就任夫赖堡大学讲师,讲授中国哲学。并发表多篇论文,受到该大学师生的好评和欢迎。
王玖兴身在异国他乡,时刻怀念祖国,热爱祖国。特别是在新中国诞生以后,王玖兴思念祖国的情感更是有增无减,愈加强烈,不仅寓之于情,而且付之于行动。除了上述为我驻瑞士大使馆做一些译述工作,而且非常向往新中国。此刻,他似乎还听到祖国母亲大声呼唤:“归来吧,海外赤子们,为祖国效劳的时刻到了!”王玖兴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是祖国母亲把自己培养成才。如今新中国刚刚诞生,正是需要千千万万儿女为她效劳的时刻,我怎能徘徊不前呢?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王玖兴毅然放弃在瑞士优厚的待遇和优越的条件,决定返回祖国。他是我国当时在西欧留学生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连同全家五口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护照,终于在1957年6月回到了祖国的首都北京。王玖兴返京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从事西方哲学史,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三大来源的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工作。他投身到哲学王国中去,在书海中遨游,在稿纸上耕耘。功夫不负勤奋者,王玖兴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很大进展,受到领导和同行们的高度评价。
正当我国科学和教育事业蒸蒸日上,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的科技水平之间的差距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在那人妖颠倒的岁月里,神州大地经历十年浩劫,王玖兴个人和家庭也在劫难逃。他对逆境处之泰然,他期待着祖国的春天早日来临。
(四)历史是公正无私的。1976年10月,祸国殃民的“四人帮”被粉碎了,祖国的春天来到了!在这历史变革的伟大时刻,他庄重地举起了右手,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宣誓,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坚定地说:“虽然我已垂垂老矣,但我要多出成果,把耽误的时间补回来,为四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王玖兴教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76年,哲学研究所恢复工作,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王玖兴教授任该所研究员兼研究室副主任。翌年,他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副主任,并当选为中华全国西方哲学史学会理事。
年近古稀的王玖兴教授一方面努力恢复“文革”造成的重创,继续中断十多年的哲学研究,另一方面放眼世界,了解国际上的最新学术动态。1979年,他参加文革后我国第一个哲学代表团,去南斯拉夫出席国际黑格尔协会第13届国际大会。1980年春,在联邦德国各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三个月。1981年春,应邀赴美,参加国际康德哲学协会第5届国际大会。1987年夏,再赴联邦德国,参加斯加德的国际黑格尔哲学联合会第3届国际大会;访问慕尼黑大学费希特文献馆和波鸿大学黑格尔文献馆,并应邀到汉诺威作学术交流。随后,转赴民主德国,在德国科学院、柏林大学、莱比锡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在这十年中,王玖兴教授的科学研究硕果累累。
“文革”十年,在人才培养方面造成一大断层.粉碎“四人帮”后,科技和教育事业百废待兴,倍感人才青黄不接,尤其是在哲学社会科学方面更是人才缺乏。王玖兴教授不顾年事已高,毅然挑起教学与科研两副重担,欣然受聘兼任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指导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他还受聘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届哲学学科评审组成员。1987年底,王玖兴教授光荣退休,但他仍继续博士生指导及科研工作。1988年春,他应“国际辩证哲学协会”邀请,赴巴黎参加第2届国际大会,并当选为理事。同年秋,他又应邀赴汉诺威参加国际莱布尼兹哲学第3届国际大会。1990年春,应邀参加在美因兹举行的第7届国际康德哲学大会,担任大会名誉主席。
“满目青山夕照明”,78岁高龄的王玖兴教授仍然身体健康,精神乐观,心胸开朗,继续在西方哲学研究这块园地里辛勤耕耘,为我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贡献余热。
>>相关资讯:
上篇文章:陈吉余:融入河口海岸的生命
下篇文章:科举海州话考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