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党史人物】国共合作联合抗日之典范
作者:hzwhzx | 来源: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www.jshzgz.cn | 时间::2016-04-22
朱爱周(1901-1940)先生,名秉莲,字爱周,赣榆县罗阳乡朱庄村人。弟兄7人,先生最幼。1918年考入江苏省立第十一中学,1922年夏考入北平高等警官学校。毕业后,先后任国民党灌云、盐城县公安局长,赣榆县常备大队长和肖县、铜山县县府秘书。1936年调任江苏省第三水警区区长,驻南通。
1937年“七七”事变后,青口、城头、欢墩埠等主要集镇,均于12月6日遭敌机轰炸。国民党赣榆县县长严济宽贪财怕死,弃职潜逃。其时,学校关闭,部队瓦解,人心惶惶,谣言四起,全县陷于混乱状态。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于1938年1月委派朱爱周回赣榆任县长,主持全县军政事宜。
朱爱周到职后,在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影响下,赞同国共合作,号召全县各阶层人民团结对敌,共赴国难。在改组赣榆县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大会上,他慷慨陈词:“日寇犯境,大敌当前;战则生,不战则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要当个爱国县长,也希望诸位委员团结起来,共同抗日。”
1938年4月下旬,伪军刘桂棠、张宗元部,从日照沿海岚公路南下,进犯拓汪,企图策应日军,威胁徐州东翼。强敌压境,朱爱周配合万毅将军的五十七军六六七、六六八团一举击溃刘、张匪部,歼敌大部,获战利品一百余辆牛车。战斗结束后,朱爱周亲率慰问队,杀猪宰羊,慰劳参战部队。此后,赣榆县的武装力量在抗战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到1938年底,全县拥有两个常备大队,三个民众自卫大队,总人数达一千余人。
1939年2月24日(农历正月初六)日军由临沂、营
>>相关资讯:
上篇文章:陈吉余:融入河口海岸的生命
下篇文章:科举海州话考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