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不失文人气 尤为笔墨忙——观江问渔书法的感受

作者:hzwhzx | 来源: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www.jshzgz.cn | 时间::2016-04-19

作为海属望族大姓的江氏,在连云港历史上多有非凡建树。康熙十五年,江氏先人江之茝上呈奏状,力陈复山,使得云台山复为内地,这是地方史上著名的复海事件。二百年后的宣统三年,江问渔“偕友赴南京,请愿分县”,促使海灌分治,这也是地方史上一件著名事件。后来,江问渔从千年古镇板浦走出,成为我国近现代著名爱国民主人士、职业教育家、文化学者。

江问渔自七岁始读家塾,接受了近十年的科举教育,是科考补增广生员。书法训练是参加科考的基本要求,对于传统文人来说,能否写出一手好字是有关自己“脸面”的。江问渔自然经历了严格的书法训练。其一生的大量著述有些就是毛笔完成,保存下来的二十多本日记中就有一些是毛笔书写,许多诗稿、信札更是墨润香飘的毛笔字书迹,这么大的书写量必然支撑起江问渔的书法质量。

观照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江问渔的诗作可得沉著、高古、劲健、清奇四品,有脱巾独步、畸人乘真、天地与立、神出古异的美感意趣。脱巾独步是独立不倚的格调,畸人乘真是质朴超脱的情致,天地与立是坦荡浑厚的气势,神出古异是高雅奇特的风度。这些美感意趣在江问渔的书法墨迹中亦有体现。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全在会心之中,“诗言志”、“字如其人”是需要综合审美体验去感受的。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人习以为常的基本训练,但对于其中博大精深的奥秘,若无恭敬之心、卓特之见是难以洞察的。从江问渔现存的书法墨迹看,楷书经过了科举教育馆阁体的严格训练,出自欧体、兼融颜柳,自是笔力遒劲、风骨峻峭;行书虽有传统,但大体是楷书的快写衍生,清朗潇散、灵姿秀出。所见作品都是字形瘦长、单字重心偏上,字间连接较少、基本断开,但精光内蕴、脱尽尘俗,与其诗作一样自得新境,犹如和风、清泉,涤人襟怀。

作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江问渔的历史定位远大于文化学者的身份,著述的学术意义远大于诗歌的艺术价值,至于笔墨仅为其著述、诗作的衍生物。反之,观照江问渔的笔墨,相比拥有大量诗作和著述的文化学者,或许是“小题大做”;若相比具有历史贡献的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更是在“舍本求末”。传统的文人几乎没有完全仅凭书法笔墨名世的,而现代所谓的书法家已非严格意义的传统文人。

江问渔的书法是附庸诗文创作的书写行为,属于名人手迹,艺术的考量可能有限,但其传统意义的文化价值远超出现代概念的书法艺术。书亦载道,江问渔的书法还是显示出相当的修养与水准,其笔墨的精彩与魅力具有中国传统的文化神趣,足可称道!

 

 相关资料:

江问渔,(1885—1961)名恒源,字问渔,又号蕴愚,以字行,自署曰补学斋,生于灌云县板浦盐河西江庄(原名墎廊生,现属东辛乡尤庄村),是著名的职业教育家。生于1885 年,正值清王朝岌岌可危、社会酝酿大变革之际。其所受教育,先是读家塾、书院,再应院试、乡试,亦看新书、谈革命,科举废除后上师范专修博物、教育二科,后考入北京大学致力研究文哲教育诸科。这些贯通传统与新学的求知储备,都成了江问渔后来从事教育、爱国参政、著书立说的渊源智库。1961年2月,江问渔病逝,享年77岁,上海市成立治丧委员会,黄炎培在悼词中对其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江问渔关心社稷、热心教育、痴心翰墨所取得的许多成就倍值后人景仰。

对社稷有担当是传统读书人的抱负,江问渔亦然,时时“一念国是,辄觉寸心如焚”。对于教育,其毕生孜孜不倦,先后在中学、大学任教,任过江苏、河南教育厅厅长,协助黄炎培开展职业教育事务二十多年,且著述研究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促进教育、服务社会。其任教海州中学堂著《生理学》,主事工商部(后农商部)总务厅统计科著《日本农工商概论》《应用统计学》,参加内务部地方行政讲习所著《人口调查计划书》《牧令论》,受聘中国大学著《高中国文教学法商榷》《中国先哲人性论》《伦理学概论》,另著《中国诗学大纲》《中国文字学大意》《高中国文教本》《中国关税史料》《职业教育考察记》《职业指导》。

文章录入:hzgh | 浏览次数:154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上篇文章:陈吉余:融入河口海岸的生命  

下篇文章:科举海州话考棚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海州高中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