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骨子里的尊荣——海州高级中学的前世今生

作者:hzwhzx | 来源: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www.jshzgz.cn | 时间::2016-04-07

幸适海州高级中学诞辰110周年,笔下似乎凝集许多文字,但又惶惶然不知从何道来。那是因为这所名闻遐迩的海属名校,她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她的崇高的人文精神,她的坚韧而面向未来的历史责任感,她的骨子里的尊荣,非我等戋戋之辈所能诠释的。

海州中学从1906诞生,110年铸就的品格,一路前行到今天,让我们赞叹的是她的名至实归和无所不在的优越和优势。

时光荏苒,海州中学百年过往的历史,记载于校园的土地上、紫藤的枝蔓中。也许弥漫在学子呼吸的空气里,荡漾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最重要的,也许是在代代传承人的内心中,留下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印迹。

她的前世——石室书院

人有前世么?要是有,该是多么美丽的图像和祈盼;要是没有,又有何妨?珍惜现在,活在当下就够了。但百年来让海属人士魂牵梦绕、有口皆碑的海州中学,她是有前世的。

嘉庆7年(1802)4月,海州知州唐仲冕,激于海州教育之议,在复任期内创建石室书院,是为海属著名官办书院而驰名学界。唐公建书院居功至伟,为学子所怀迎,海属人士欣忭同深。唐公政绩卓著擢升高就,却因海州一桩旧命案失察而被革职充军,痛惜哉!

石室书院建成越3年,即在书院前建考棚850间,兼为海州院试之所。嘉庆11年(1806)江苏学政莫晋,于4月按临海州,奏准首次在石室书院举行科举院试,结束了海属学子赴淮安院试的历史。

1905年3月23日,广西泉阳县进士唐景崇按临海州,在石室书院举行了最后一次科举院试。当年的考题为:“周公成文武之德义,故礼之教化也。征义。”是岁海州科考,沈云沛长子沈葵,以第二名通过科试、四子沈葭以第4名通过童试。

海州院试后4个月,光绪下诏废除科举,实行新学堂。历经103年的石室书院宣告寿终正寝。晚清海州的士子们,对废除科举考试刻骨铭心。张恩沛老先生于科举结束11年后的民国15年,他在《朐海黉序录》中续录了海州石室书院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情况,然后在封底写道:

“自此以下无复科举。岁月如流不堪回首,每一展览倍增感慨。”

是的,海州石室书院从创办的规划尽善,至为颂仰,到被新式学堂所代替,而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其中有太多的惆怅,太多的感慨,总会有一些情怀让人温暖回味,总会有一些人与事让人难以忘怀。

石室书院在103年中,共举行41次科举院试。中国30余位著名学者莅临讲学。如:沈初、溥良(启功曾祖)、瞿鸿玑、李殿林等。这些驰名学界,为社会推重之人,海属学子以得晤领教谈,则尤幸矣。他们从石室书院走出,走向社会各界,以示才学,多有建树。他们骄傲在石室书院的青春年华,珍惜过往的年轻,守护曾经的真诚,致石室书院誉满海属,声名远播——这是海州中学堂最难得的文化底蕴、最重要的文化资源。

石室书院之凤凰涅槃——海州中学堂

海州中学堂躁动于103年的母胎——石室书院,诞生于中国“三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时期,石室书院之凤凰涅粲。

事实上,海州中学堂创建前的1902年,社会舆论与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业已开始。

光绪28年(1902)8月,清政府向各省转发了《浙江巡抚奏陈改设学堂办理情形折》。同年,张伯熙上《进呈学堂章程折》。继而,张伯熙与荣庆、张之洞上《重订学堂章程折》,拟定了各类学堂的课程设置、管理通则、学务纲要,“通行各省一体遵照开办。”

1903年,朝廷颁发《奏定任用教员章程》。其中规定教员分为正副:“正教员:以将来优级师范生考列最优等及优等,及游学外洋高等师范毕业生考列优等中等,及得有毕业文凭者充选。”

“副教员:以将来优级师毕业考列优等及中等,及游学外洋得有高等师范毕业文凭者充选。暂时只可择游学外洋毕业生,曾考究教育理法者充之,不必定在师范学堂毕业;或择学科程度相当之华员充之亦可。”

1904年1月13日,清廷颁布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等《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各府必设一所,须先就府治或直隶州治由官筹费设立一所,以为模范,名为官立中学。”

3月下旬,清政府派遣大臣分赴各地巡视开办各类学堂进展情况。沈云沛奉命至鲁南、苏北各地巡视。沈云沛巡视重点是海州,他要在家乡率先创建一所新式中学堂。

沈云沛与海州直隶州知州张景怙,以及学正黄道传等商谈创办海州中学堂事宜。这是海州各界翘首以盼的,盖因他们对奏折中相关规定,诸如教学、课程等诸多问题难以定夺,许多事项悬而难决,故感到无所适从。

沈云沛至海州后,通过几天的商谋,议定:

1.校址:海州石室书院。

2.对于上年11月奏折第一条规定的:“宜首先急办师范学堂……”,提出教员“或聘外国人为教员,或辅以曾学外国师范毕业生……”沈云沛认为此条不切合海州实际,若不体察实际勉强执行,海州新学堂势必夭折。沈云沛审时度势,确定海州暂缓创办师范学堂,将创办普通中学列为首要,师范延后,视情在中学堂开设师范科,此为两全其美之策。

为此,沈云沛禀报好友、学部大臣张伯熙,据实陈述,分析利弊,得到学部首肯。

3.对规定的“所有教务职员,至少每星期须上堂听课三次。”沈云沛认为在师资紧张情况下,不利于教学。朝廷规定之初衷,在于要求教务职员多加学习,深入实际,掌握情况。而采纳以各自研求“《教育学》、《学校管理法》、《教育行政法》、《学校卫生法》、《师范讲义》、《学务报》、《教育丛书》,凡从事教务之人必须考究研求”之途径,同样会使“所办学校不致于凌杂无序。”

4.确定海州中学“尤重在考核学生品行……采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同记分数。其考核之法,分言语、容止、行礼、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第其等差……”

5.在国学课程设置上,奏折规定各地可自编一些教材作辅助之用。据此,海州中学采纳“……注重读经以存圣教……中国之经书,即是中国之宗教……略闻圣教之要义,方足以定其心性,正其本源……”课本:“《礼记》《周礼》,则止选读《通儒节本》。《仪礼》则止选读《最要》一篇……”

规定:“群经古学仍可保存不废。计中学堂毕业,皆以读过《孝经》《四书》《易》、《书》《诗》《左传》,以及《礼记》《周礼》《仪礼》节本,共计十经(《四书》内有《论语》《孟子》两经),并通大义……”

6.“不得废弃中国文辞,以便读古来经籍……”

7.“戒袭用外国无谓名词,以存国文,端土风……”

8.“……必勤习洋文。今日时势不通洋文者,于交涉、游历、游学、无不窒碍……”

同时,海州中学堂对“大清教育法令”中之“参考西国政治法律宜看全文”、  “学生不准妄干国政”、“师生员役均禁嗜好”、“学生冠服宜归画一。学生衣冠裤带被褥,俱宜由学堂制备发给……”、“皆学官音……教员均以官音讲解,虽不能遽如生长京师之圆熟,但必须读字清真,音韵朗畅”,并对学生奖励、生活补贴、斥退学生、转学、学籍、食堂建造等等,一一作出具体详尽的规定。

沈云沛在海州与张景怙等筹谋创建海州中学堂,学部转来奉上谕《学部奏陈各省学务官制折》,其中规定“……各省改设提学使司一员,统辖全省学务,归督抚节制……钦此。”最后明确“各省设教育官练习所,由督抚监督……”据此,确定海州中学堂教务主管由知州张景怙节制,教员任用考核等亦由知州监督执行。

沈云沛在完成创建海州中学堂的具体谋划之后赴京,辞行时要求海州知州根据上述议定事项,组织人员抓紧筹备落实。

沈云沛回京1年后的光绪31年(1905)9月2日,光绪降诏,决定自丙午科(即光绪32年~1906年)为始,所有乡会试、岁科考试停止,建立学堂,普及教育。沿袭千余年的科举制度废除。

据此,沈云沛即要求海州严格执行,确保海州中学堂在翌年开学。

1906年,海州中学堂正式创建,沈云沛接受海州知州张景怙所请,为海州中学首任堂监(校长)。学政黄道传任舍监(总务主任,沈云沛姐夫),学生120名,其中海州籍80名,赣榆、沭阳籍各20名。是为中国废除科举后首批创建的中学堂。

继往开来,明天更加美好

1905年废除科举,是耶非耶?见仁见智,一直争论不休。但不争的事实是,这无疑是中国现代化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或断裂点。它影响的深远,绝不是以十年、百年计的。

海州中学堂是在声名远播的石室书院的基础上创建的,是科场改学堂。她既有无可比拟的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文化优势,又成为海属地区新旧教育的分水岭。她勇敢地启动了现代政治,开启了现代教育,标志着海属地区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讲,海州中学的历史作用、历史贡献,以及她今天的办学理念、探索和实践,她勇于担当,把责任和荣誉视作比生命重要的精神,不管如何评价都不为过分!

海州中学诞生110年来,培养了大量现代知识人才。他们在这里接受现代知识与思维方法。他们在国家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实现自身的价值。海州中学,有前世的骄傲,有今生的辉煌,也必将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刘风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选自《连云港历史文化》2015年第1期)

文章录入:hzgh | 浏览次数:154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上篇文章:陈吉余:融入河口海岸的生命  

下篇文章:科举海州话考棚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海州高中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