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与笔墨、诗歌为伴

作者:hzwhzx | 来源:节选自《连云港历史文化》2014年第3期, | 时间::2015-06-03

如果说图像时代所具有的视觉力量足以让人记住那些最有影响、最热闹的事与人,那么,难以忘记的常常也会有一些平淡、朴实的人与事,借助文学与艺术中点滴的痕迹,渐以走入他们人生的某一段历程。校友张南冥就是这群体中的一员。

文艺书写人生

张南冥(字隽波,号天池,别名鹏超),1911生于江苏徐州邳县耿埠村。年幼蒙学私塾七年,13岁到城中小学的四年级就读,小学毕业后考入江苏省立东海中学(现为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1932年从师范部毕业。1933年考入于上海美专,师从诸闻韵,潘天寿,汪声远,许征白,谢公展等。攻读中国画山水专业。艺术观念与创作深受潘天寿的影响。对其以后的艺术创作道路上有着深深的影响。

1936年从美专毕业后,旋即回乡里教书,曾任国小美术与国文教师。同年,日寇入侵,抗战爆发。他与许多人一样被迫离乡迁徙以避战乱。张南冥举家先后转辗洛阳、西安、宝鸡等地,后赴川北广安执教陕西太华中学,继又至重庆,执教于江苏复兴中学共三年。授课之余也常常观临蜀地的山山水水,以自然为师,不忘师嘱,持笔对景作画,以慰藉忧国、思乡之情。并得以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一方面是艺术交流,一方面是为了现实生存,就在西安举办个人画展(卖画所获资金足以全家人两年的生活开支),展览获得《大公报》记者、画家赵望云的好评。颠簸流离的日子一直坚持到1945年,这一年是中国军民抗战胜利之年。张南冥决定回故乡生活,“借云龙山茶馆,作画不辍”,又经友人介绍去江苏第八临时中学任教,生活与创作出现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19462月,徐州省立中学恢复,第八临时中学并入,张南冥继续执教(那时徐州有中原艺社,张南冥等人参加其国画组,与同仁们共同研究艺术创作)。在徐州的三年,共举办过三次美展,其中一次是为赈济家乡难民,和同学一道合办的赈灾画展。1948年冬,张南冥随学校南迁无锡,后去上海周浦中学任教。

19495月上海解放,张南冥一方面从事教学工作,一方面全力投入到新中国建设的宣传活动中。1952年,“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活动中,他曾举行“百扇义卖”画展。1954年,随周浦中学高中班迁到南汇县中学,任高中语文教师,课余仍勤于笔耕。1956年,国画作品《太华剪影》参加南京美展,国画名家傅抱石在《新华日报》评价其“笔墨苍劲,气韵浑厚”,予以介绍。1958年,张南冥创作的国画作品参加华东美展。在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张南冥历经坎坷。直至1972年退休后,他才得以有时间与精力安静地思考艺术创作,虽居简陋,也没有影响他对艺术的挚爱,常常结伴好友外出写生创作,去南方等地旅行、采风。从这个角度来说,晚年生活的好转也给他极大的鼓舞,恬淡的心境也促使他再度思考与创作,艺术境界得以再一次提升,思想上抛开许多庸扰,无论是绘画作品还是诗歌创作,也更趋娴熟。1984年,回乡举办书画一展,这一年,他被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1996年,张南冥去世。

艺术创作风格

重品格、重传统,走文艺相融的道路;有笔墨、有生活,走以心写照的艺途。

从传统家学的领悟到高等艺术学府的深造,再经过颠簸流离的生活,不能不说他在创作中一直非常重视自然观察、重视写生创作、重视心灵的写照。这些特点都仿佛在他的作品中娓娓道来。如在其国画创作中,他运用传统笔墨章法表现,既有山川大河、亭台花鸟、人物等题材,如《红梅》、《气吞河岳》、《空山雨后》、《金鸡峰》、《明月惊雀图》、《红梅报春》等,《岁寒三友》尤见意境,也有涉及新时代生活的《渔港朝晖》、《波光潋滟石嶙峋》等作品,艺术语言以传统笔墨见长,讲究绘画的书写性与浓淡繁简适度,气势壮观,布局深远。取势与置位都得到潘师影响,从其题画诗与诗歌集中可见,如诗歌《咏霸王楼》:“楚汉相争久忆休,此间空剩霸王楼,古彭一战成遗恨,肠断乌江古渡头。”《步娱圃原韵》:“逝水韶光感物华,故园归去已无家,客中又是重阳节,凄绝红头处处花。”《蜀道纪游》:“千里青山千点树,一榻高枕卧南阳,未解将军亡国恨,叱声犹自起长廊。”可以说,更是深受传统国学的影响。从他早期的作品《太华剪影》、《松谷泉音》,到后来的作品《泰山探海石》、《墨松》、《空山新雨后》、《关山暮霭》、《雨后丹枫信有情》、《天半惊涛》、《小憩》,及书法《武陵杂咏》中都能感受到这些求艺痕迹与学养的沉淀。其书法也秉承传统,行草自如,与画意结合。诗、书、画的结合是需要才情与毅力的,其画作的题画诗中所 流露的真情实感,让人感受到他的艺术探求与做人的态度——朴实、品端。如“北京人画法简而意繁,变化在意不在形。”、“东欧之雁,北雁称最,梦溪笔谈语为天下秀而灵岩灵峰,大小龙湫尤为人所乐道,大龙湫高达百九十丈,千漫万态,气势磅礴,清江湛有诗云,欲写龙湫难下笔,不逊雁荡是虚生。余今得逊名山,可语不虚此生矣。已末年中秋前夕,天池于南沙。”、“历经风霜青未改,岁寒千古欲高标。天池。”、“烟环雾锁气空漾,秋在迷离一望中。庚申冬忽忆修南,写此誌鸿爪。”、“渔港朝晖,嵊泗列岛素有仙山之称,海瀚礁美,滩佳石奇,海光山色,风景壮丽,大气磅礴,气象万千,而渔湾风光尤具魅力,海流山狂,辄流连忘返,列二里之尤不禁神往,爰为写照,惜未能如千一万一也。圮桥孺子张南见并记。”随笔草草,却是真心写照。自己篆刻的印章有“自笑老来不得闲”、“学到老”、“江山如此多娇”、“南冥胜游”等。

“崇尚大、厚、朴、活的绘画风格”(节选自原上海市文史馆馆长吴孟庆的画册序文《前言》)。“作品中反映‘诗情画意’”,“最擅长浅绛设色,明澈纯净,如其明澈之心胸”(节选自张大为的画册序文《高山仰止》)。苏步青在他的《雁山龙湫》作品中题画诗一首:“彩笔写龙湫,银河崖际流。云抹闻烟树,疑是雁山秋”。真真写出张南冥国画的笔墨诗意。

结束语

个人的命运与大时代是分不开的,究其所接受的教育、理想抱负与时代的遭遇也常常难以一言说尽。诗书画原本就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文脉的一种延续方式,在老知识分子校友张南冥的作品中,也可见一斑。其国画、书法、诗歌作品所传达的意境是有品格的,是深承传统文学与艺术的倾心创作,包含着时代印记与个人学养,有己识、有新意。张南冥一生从教,清正为人。晚年,著有《张南冥画集》、《西行吟草》、《晴晚阁诗草》、《夕枫诗钞》,言其“工山水、能花卉、擅翎毛、兼擅书法,尤精于诗词”实不为过。

备注:

    1.  张南这冥先生小学毕业时间推算是在1926或1927年,考入江苏省立东海中学是1928年或1929年,于1931或1932年毕业。

    2.  我校1928至1932年校名为江苏省立东海中学。1932年更名为省立东海师范。

    3.  作者詹克兢,九十年代任我校美术教师,现任职连云港师专。

文章录入:hzgh | 浏览次数:154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上篇文章:陈吉余:融入河口海岸的生命  

下篇文章:科举海州话考棚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海州高中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