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沈云沛
十年前,我偕妻同游江南小镇,双双跨进沈秀(沈万三)府邸高高的门槛。登堂入室,既不见庭院深深,也不见琼楼杰阁。唯一让我眼睛一亮的是,后院有一个埠头,一弯水巷,还泊着一艘随时准备远行的乌篷船。
这就是沈万三的家吗?都说他是江南首富,那气派那排场都到哪里去啦?剩下的风景,不会只是狭长的沿河小街上,操着吴侬软语叫卖“万山蹄”的男人和女人们吧?
当年,沈万三富可敌国。他车载斗量的银锭,并没有任性挥霍。朱元璋建都南京,他急朝廷之所急,进献大批粮食。兴建都城资金奇缺,他拍拍胸脯,捐建其中的三分之一。紧接着,他又一掷万金,犒劳三军。谁曾想,他的慷慨令皇上颜面尽失。勃然大怒之后,差一点砍了他的脑袋。沈万三发配云南,子孙们纷纷离开是非之地。会稽、常州、宜兴之外,便是江北的沭阳了。沭阳一支,后来又为了躲避魏忠贤而迁居阿湖。崇祯年间,才移居海州鸿门。当然,期间还有许多一波三折的荣辱沉浮,演绎着山重水覆柳暗花明的故事。
沈云沛在这个故事迭出的大家庭里,也是个故事多多的人。他生于阿湖,长于海州,身上流淌着沈万三的血液。他用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为沈氏家族创造了又一个难以逾越的巅峰。
沈云沛,天下奇人也。
他两岁开蒙,四岁进私学。博览经书战策,苦练剑技马术。棋艺精进,书剑风流。《卫公兵法》,了然于心。1862年5月,捻军杀奔海州城。八岁的沈云沛灵机一动,设疑兵之计:城上军旗飘飘战鼓隆隆,城内击缶呐喊此起彼伏。那虚虚实实的阵势,竟然吓退了气焰熏天,从凤凰城、大伊山一路血洗而来的匪军。
这或当是沈云沛人生中第一桩奇闻。当然,我不晓得它是不是一个传说。
十年后,十八岁的沈云沛赴考,获第三名。又因品学兼优,由附生进为贡生,从而一步登天,入选国子监,风光八面走进了中央学府。十九岁那年,他参加江南贡院乡试,高中举人。他的试卷,文采风流,气度不凡,迅速流传到州县城乡,一时传为佳话。雄心勃勃的沈云沛,哪里肯就此止步?在江苏学政举办的鹿鸣宴上,他婉拒受官,语惊四座,又做了一件令人称奇的事。
其实,他早就是个特立独行的人。十四岁那年,他厌倦了读死书,死读书,向父亲沈观国要求出去游学。他北上京师,于太学堂讲台,纵横古今,侃侃而谈,把经纬之学讲得风生水起。不久,又西去闻喜,南下长安、洛阳,真正尝到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甜头。回来后,闭门研习,独立思考。十六岁之后,又一次踏上求贤问学的漫漫游学之路。
如今,他给官不做,先后十次接到催他出任浙江知县的“省符”,却依然我行我素,到处宦游。他曾在左宗棠身边做幕僚,也曾深得张之洞的赏识。期间,五次应试,五次落榜,仍然不愿赴任。在杭州,他时而风花雪月,吟诗作赋,时而放浪形骸,烂醉如泥。终于,在1894年,沈云沛抓住了甲午恩科科考的机遇,进京会试,一举成为二甲进士,堂堂正正做了朝廷命官。其时,他已四十岁。数十年上下求索,百转千回,到了不惑之年才如愿以偿,开始了他气势如虹泼墨如云的政坛生涯。
奇人沈云沛的传奇故事,到这里,刚刚开了一个头。他披肝沥胆的家国情怀,他酣畅淋漓纵横捭阖的创业手笔,在以后的二十四年中,使他成为中国近代史夜空里,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
>>相关资讯:
上篇文章:陈吉余:融入河口海岸的生命
下篇文章:科举海州话考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