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江恒源教育文集》的现实意义

作者:张廷亮 | 来源:网络 | 时间::2021-04-26

《江恒源教育文集》的现实意义

张廷亮(连云港开放大学副校长、教授)

江恒源,字问渔,别号补斋,出生于1885年11月,连云港市灌云县(今海州区)板浦镇人。是我国著名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创始人之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教育界代表,曾被毛泽东称之为“老成硕望、公正无私”。曾任教海州中学堂(现江苏海州高级中学前身)、北京中国大学、上海大夏大学,担任江苏省立第八师范学校(现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校长、江苏省教育厅长、河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等职。1928年7月起,接黄炎培任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办事部主任,并先后任评议会主席、中华职业学校校长、副理事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江恒源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华东文教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等职,是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是我国职业教育重要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乡村建设运动重要领导人。

 

《江恒源教育文集》(以下简称《文集》)的出版发行,是连云港市教育界、学术界的一件大事。《文集》的出版具有多重意义,其现实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江恒源的教育思想为当前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启迪

 《文集》完整地反映了江恒源的教育思想,它涉及职业教育、家庭教育、农村教育、高等教育、师范教育、基础教育、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体系完善严谨,真知灼见甚多,条分缕析深刻。以职业教育为例,文集共收录了99篇相关文章,占文集总篇数的四分之一。这部分内容重点论述了职业教育的起源、含义、意义、职业教育的对象(预备学习者、正在学习者、预备选择职业者、预备转业或改业的人、已有职业者等)、途径、职业教育与人才教育、公民教育的关系。一些论述让人们对职业教育有了新的理解。如:“若是从事生产职业的人过少,则国家必至贫困。”江先生列举了旧中国职业教育不发达的12种现象,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将“重仕宦,轻实业”“以做官为荣”列为职业教育不发达的10个原因之首。他抨击旧中国的教育“培养的学生无一技之长……只能为社会分利,不能为社会生利”“教育只有少数人享受,且又无益于生产,不合于国情。”可谓入木三分,切中要害。他还认为“一切教育皆有职业的意味” “职业教育有三个台柱子:学校教育、补习教育、职业指导”“以为只有职业学校才是实施职业教育机关,其实这是大误特误的。”这些观点拓展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固有认知。

他强调了补习教育、职业指导的重要性,呼吁建立职业指导所。职业指导工作“不但是教育家,实业家亦需办理”“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职业教育在使人与农工商、家政各方面能有谋生技能,同时施以人格训练、文化陶冶”。他在多篇文章中呼吁推行“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既要有学校式的教育,也要有社会式的教育”“社会上的一般青年、老人,以及其他有职业的人也应当职业的训练。”他首创了“富教合一”的理论,摒弃了古之“先富后教”之说;“一面教他致富的方法,同时使他得着了许多人生实用知识和道德行为的最好训练。”这些观点对于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很有借鉴价值。

在教育普及上,他认为“不仅是普及义务教育”,还“应使青年人、成年人,甚至老年人都能受到教育,那时候教育才能显示他伟大的功效。”关于家庭教育,他认为“一个好的女子,就是好的家庭教师。”关于师范教育,他认为“不关于师范教育问题,也可以用师范教育去解决”“师范生不仅做小学教师,对于社会教育也应顾及。”对于师范生“人格需高尚,能力需充足,常识需丰富”“实地去做,可以得着真经验,养成真能力”“普通师范生的造就不宜与中学生合并,宜单独设立,这是因为师范生须有特殊修养,需加以特殊的训练”“师范生毕业之后,学校方面随时随地和他们联络,用赞助的方式,鼓励他们的精神,使他们勇于进取,毫不灰心。”

关于中学教育,“切勿以中学毕业不升学为可耻。”关于小学教育,“办小学不仅以儿童为对象,同时成人教育也很重要”“推广田园学校,学校附近划定田园,由年长学生耕种。”

农村改进,是江先生投入很大精力开展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工作。他系统辨析了农村改进与农村教育的区别和关联。认为推行农村改进事业需“分成文化教育、经济农事、村政组织三大类,这三类要推行尽善,可以说没有一样不是拿教育功夫来枢纽的。”认为“农村教育,是对农村所有人的教育”,因此,他大力推行“农村社会教育”,建立并实施“农村小学”“特殊的乡村中学”“补习学校”“农民教育馆”“农业教育”等。还应“注重乡村师范学校,在乡师内,注重训练民众教育人才”“小学中须有成人补习班”“希望每个小学晚上皆有成人补习班。”

江恒源的教育思想赋予了教育的终身性、民主性、全纳性、服务性等特征,集中反映了现代教育所应有的使命和担当。虽历经百年,仍熠熠生辉。由于旧中国的社会环境,江恒源的教育思想及其任职多年的中华教育社的农村改进活动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效。但是这些重要的学术观点对于目前各类教育的改革创新仍有一定的价值。

就我市而言,与百年前相比,教育事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仍有一些难题困扰着职业教育、农村教育、师范教育、继续教育、基础教育等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江先生的许多教育思想可以给我们重要的启迪。尤其是目前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江恒源的农村改进思想可谓“恰逢其时”,也确有“用武之地”。

江恒源的研究方式为教育研究提供了一种范式

如何开展教育研究?许多教科书往往指导人们就教育研究教育。而江先生将教育的研究与人生幸福、乡村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兴亡等诸多方面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一个学段的教育研究与各个学段的研究结合在了一起;学术观点的表达呈现了论文、随笔、演讲、作序、题词、日记、信函、公文、读书、行政、提案等多种文体,总数达到了401篇。这些不同文体独立成章、互相映照,又能让人回味良久,都达到了传递思想、交流学术的目的;文集表明,教育研究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不能浅尝辄止、一蹴而就。文集共有166万多字,时间跨越了半个世纪。江恒源先生笔耕不辍,可谓对教育矢志不移,对著述情有独钟。这种研究方式尽显教育家“教育救国”的精神追求和“求真务实”学术风范,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学习仿效。

这种教育研究的方式寓意着“教育是随时随地存在的”“教育是随时随地可以研究的”“任何事物都可能与教育发生关联的”“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先有术,后有学”“先有事实,后有理论”“选题从矛盾入手”“分析从定义开始”“从制度、政策、提案的角度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姑且将这种教育研究的方式称之为“教育情怀驱使下的教育行动研究”“扎根式的教育研究”:一种多视角、多形式、重过程、重制度的教育改进研究范式。这种教育研究探求理念的创新、完善制度的构建、跟踪方案的实施,落笔于比较和反思。作为近百年前的教育行政官员能做到这样实属难能可贵,值得当今的各级教育管理干部学习与借鉴。    

《江恒源教育文集》为研究连云港教育史提供了佐证与史料

近代连云港教育发展的情况如何,现存的史料并不多见。文集中收录了江恒源先生撰写的连云港地区教育发展史料,实属难得。如《视察东海教育概况》,对于东海(今海州)的教育情况有较为详尽的介绍:“(1)主任其事者,非尽明教育之人;(2)社会各界对于教育不甚加以注意;(3)教员多不合格,而师范生任校长教员者,且绝少;(4)官厅不知提倡与整理;(5)私塾日形发达,学校学生日形减少,地方富绅大帅延师课读,不肯送子弟入校。甚有身任教育职务之人,亦将子弟送入私塾,而自身兼作塾师,一面又令子弟挂名学校,为取得毕业证书,考入中学之预备。”这些内容使得后人对于本地近百年前的教育状况有了概括性的了解。

《文集》显示,江恒源先生曾多次建言、策划建设海属地区盐业技术学校。如发表于1926年10月25日《江苏教育公报》的《提议设立盐业学校,敬告海属诸父老昆弟书》中呼吁“设固定之教育场所,正其名曰‘盐业学校’……授以盐业上必要之知识技能,更复磨砻其身心,增长其能力,培养起德性。”发表于1930年《灌云教育年刊》的《为盐业教育事函》披露了江恒源先生为了建设盐业学校所做的多方努力;发表于1933年《教育与职业》(第144期)的《与灌云盐业界同人商榷办理盐业学校书》详尽表述了盐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教育程度”“教育方法”“教育人才”“董事会”等,方案周密,思考严谨。如在教育目标上,以培养“实际经营人才”“运输商业人才”为主;在确定教育程度上,“不必拘定年限,以能应实际需要为准”;在学校性质上,实“介乎公立私立之间”;在校长人选上,宜物色“能研究、能计划、富有商业经验教育常识之人任之”。有鉴如此,江苏海洋大学组成学校之一的“江苏盐业学校”似有更早的渊源。

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要知晓教育的过去。对于连云港而言,教育史料相对缺乏,《文集》的问世可以弥补一些缺憾。

《江恒源教育文集》为连云港市的文化建设增添了新的内涵

文化建设是一个地区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因为它引领了一个地区的精神品格、社会风气和思想理念。而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之一就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它既是历史的积淀,也蕴含了当代人的创新创造。江先生认为“无独立的文化不能成为独立的国家,而如何促进文化的独立与发展,则一惟教育是赖。”没有教育的进步很难说有文化的发达;而文化的发达蕴含了教育的先进。江恒源生于连云港,也曾经在连云港从事过师范教育工作;《文集》诞生于连云港,江恒源教育思想的“根”在连云港,江恒源的教育思想理应成为连云港教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云港人民值得珍视的宝贵遗产,其中蕴含的思想与诞生于连云港这片热土的文学名著《西游记》《镜花缘》一样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因此《江恒源教育文集》的编撰出版,是对连云港文化建设的重要贡献,赋予了连云港文化新的内涵与品质。

《江恒源教育文集》的出版还有重要的启示:为了丰富我市文化建设的内涵,我市应该有计划地出版连云港籍专家的文集,如《朱智贤教育学(心理学)文集》《汪德昭科学文集》《王玖兴哲学文集》《彦函艺术文集》等。让这些名耀华夏的连云港籍教育家、科学家、艺术家的学术思想首先在连云港生根开花结果,乃至光大连云港的学术文化。怀念前贤,激励后昆,这对连云港的文化建设与社会进步都是十分有意义的,这也是连云港对国家的付出,对民族的贡献。

 

文章录入:hzgh | 浏览次数:154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上篇文章:陈吉余:融入河口海岸的生命  

下篇文章:科举海州话考棚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海州高中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