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属地区抗战的地域特色
海属地区抗战的地域特色
海属抗战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这种作用既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发动广大民众建立敌后武装之中,又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之中。侵华日军从踏上连云港的那天起,就处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海属地区早期党员率先起来进行抗日救亡运动。海属地区中共党组织在抗战前已遭到了破坏。全面抗战开始后,海属地区的早期党员以拯救民族危亡为己任,率先起来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夏,东海县的周晓江、郇华民、李铁民等组织“时事座谈会”,宣传抗日救亡。他们仿效“东北抗日义勇军”的组织,在郇圩秘密成立了“中国青年抗日救亡义勇团”。1938年初,孙存楼、武永嘉等在灌云发起成立了“腊九社”,推动了东(海)灌(灌云)沭(沭阳)一带的抗日运动。陶君彦在赣榆组织“青救团”“醒民剧团”,发动一批进步青年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早期共产党员的努力,推动了海属地区群众性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为以后党组织的重建和海属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39年3月,海属地区全部沦陷。日寇侵略的不断扩大和抗日救亡运动的深入发展,使海属地区的抗日斗争迫切需要取得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为此,在自觉组织抗日活动的同时,失去组织关系的共产党员开始千方百计寻找党组织。1939年1月,中共苏皖特委成立中共海属工作委员会,在东灌沭重新建党。2月,中共海属工委改组为中共海属中心县委,下辖灌云县委、东海县委、宿迁县委。1938年6月下旬,中共鲁东南特委(部队系统)书记赵志刚派李旦夫到赣榆建立了中共赣榆县特别支部。同年冬,赣榆特支改属山东省地方党委领导。
海属地区的找党活动和党组织的重新建立,充分反映了海属地区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衷心拥护,是具有时代特色和地区特色的活动。海属人民自觉地把个人的命运、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共产党这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成为海属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强大动力。
>>相关资讯:
上篇文章:陈吉余:融入河口海岸的生命
下篇文章:科举海州话考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