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农林种植试验的先驱
沈云沛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稿
中国近代农林种植试验的先驱
------沈云沛“两场”伟大实践刍议
中国文著协 作家 江 兵
内容摘要
本文叙述了沈云沛创办海州种植试验场、奉旨开办大清农事试验场之“两场”伟大业绩。依据史实叙述“两场”创办的发端、经过、业绩和产生的巨大影响,从而说明沈云沛是无可置疑的中国近代农林试验的先驱。
一.中国农林种植试验的光辉史乘-----《海州种植试验场报告》
1.准确认识中国为农业国的国情
2.创办中国第一个从事农林种植的试验场
3.崇尚科学,棉花与花生在海州种植试验成功
4.各类佳植与经济植物种植试验轰动苏省
二.创办大清农事试验场轰动世界
1.大清农事试验场的宏伟规划
2.历经曲折,矢志不渝
3.“开通风气,发起农事之观念”
4. 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关键词 农林 农事 海州种植 试验场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与列强陆续签定了一千多个不平等条约,赔款十亿二千万两之巨。百年噩运,国亦不国,大厦将倾,社稷危矣。海州沈云沛奔走呼号:“谋实业以培天下之元气”,他抛却陈腐观念,走在“实业救国”的最前列,他把发展中国的农林种植试验放在重要的位置,成为无可置疑的中国近代农林业种植试验的先驱。
沈云沛身体力行,凡几十年“筚路蓝缕,开启山林”,呕心沥血创办了《海州种植试验场》和《大清农事试验场》。这两个闪烁着历史光辉的“两场”伟大实践,为世界所瞩目、所称颂而载入史册。
在下才疏学浅,不揣浅薄,瞽言刍议,伏待斧钺,敬请专家学者诸君不吝赐教。幸甚。
一.中国农林种植试验的光辉史乘-----《海州种植试验场报告》
1.准确认识中国为农业国的国情
《海州种植试验场报告》,是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沈云沛向清政府呈奉的关于九年前(1895)商部尚未成立之际,他在海州开展农林种植试验取得巨大成果的情况报告。连同该报告,还附有《海州各属农工商进步迟速表》,详尽报告他在海州及全国各地开展农工商和贸迁的宏大规模与骄人业绩。
《海州种植试验场报告》横空出世,展现在世界和国人的视野中。这个中国首次出现的关于农林种植试验的光辉史乘,清政府商部立即加褒扬按语向全国公布推广。以推动中国农业经济变革为己任的《农学报》,随之连编累牍连续报道,使海州种植试验场广为人知,轰动朝野,大大推动了中国开展农林种植试验的步伐。
中国是人所共知的农业国,几千年来,炎黄子孙“锄禾日当午”,在这片美丽广袤的土地上,以血汗浇灌五谷棉麻而繁衍生息。五千年的阳光在华夏大地上匆匆流淌而过,大清王朝的地,还是那片黄土地;水,还是那条条日夜奔流的河,“超稳定社会结构”的大清,似乎一切都没有改变。然而,十八世纪的西方列强和日本,却进行了如火如荼的工业革命和农业革命。自以为“宇宙中心”“天朝上国”的大清朝的子民,依然面朝黄土背朝天,一代又一代,一直以原始的方式和原始落后的思维,从事千年不变、产量低下的农业种植和农事活动。
沈云沛敏锐地看到中国农林种植与西方列强的巨大差距。于是,他在一份创办中国农林种植试验场的奏折中道:
“……窃惟富国之道首在兴农。诚以农事为邦本所系,府度库支闾阎(闾阎,指里巷内外的人家)生计,大都取给于斯。泰西各国罔不以农事为重。美利坚以农立国,富甲全球;日本维新以来,农事改良,遂致物产繁兴……”
沈云沛的奏折言辞殷殷,他指出中国是农业国,强国富民之道,首要是兴农业,而农业种植试验之农事诸项,又是兴农的关键所在。国家财政支出、百姓生计等均依靠于农业。沈云沛进而指出,西方各国的强大,无不以农事为重。他列举“美利坚以农立国,富甲全球;日本维新以来,农事改良,遂致物产繁兴……”
这份奏折,充分表现了沈云沛这位“人曰无双”的国之重臣的远见卓识和一颗赤子之心。
2.创办中国第一个从事农林种植的试验场
光绪十六年(1890),沈云沛之父沈观国逝世,于是,沈云沛结束10年宦游回海州丁父忧。丁忧守制翌年6月,汉阳传来消息,张之洞引进美国棉籽良种令民试种,组织人员选译洋务书籍,翻译西方列强农业等领域的知识和现行情况。张之洞的果敢精神让沈云沛感佩莫名,因为沈云沛在宦游中,从浙江廖寿丰处曾专程赴汉阳拜见张之洞,在密谈中二人多次论及中国必须效法列强进行农林种植试验的重要话题。
沈云沛钦佩张之洞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但他反复思考这样的问题:美国的棉花良种固然优良,产量高,但是否适合中国的土壤、气候?更勿言海州的盐碱地了。于是,沈云沛在深思熟虑后,与沈氏实业总管董才卿、副总管董佑周,管家赵理斋等磋商,决定在海州创办中国第一个从事农林种植的试验场------“海州农林种植试验场”,引进外地的棉花良种在海州种植试验,并决定“海州农林种植试验场”,不仅要进行棉花良种试验,还要引进花生、茶叶,蚕桑、烟叶、甘蔗、苹果等农林种植试验。
为此,沈云沛制定了创办海州种植试验场,改革振兴海州农林种植的计划:
由董才卿与董佑周等分头至浙江、福建、江西、云南、河南、安徽、山东等地考察联络经济林木、药材、蚕桑,花生、棉种等引进与种植相关事宜。
沈云沛偕赵理斋、黄道传等登临考察云台山、锦屏山;轻车简从赴五羊湖、东巷、老窑、东海、沭阳、新浦河北、东海恒兴号与灌云小圩堆房,查勘土质、水利等状况,并拜访犁户,物色各类农林种植人才。
在周密筹划与考察后,沈云沛决定亲自总揽全局,由董才卿具体实施,建立管理机构、决定人选、聘请相关技术人员、外籍技术人员。经一番紧锣密鼓筹谋后,由各类技术人员对相关人员进行分类技术的培训。技术培训包括土壤、植物特性、生长特点与要求、田间管理施肥、除害、灌溉等等。
光绪十九年(1893),沈云沛在海州创办种植试验场各项筹备、人员培训等工作全部就绪。沈云沛遂在翌年四月第四次赴京参加甲午恩科会试,一举中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沈翰林”这个象征权势、荣耀的头衔,为沈云沛加速推进与顺利实施农林种植试验宏伟蓝图提供了可靠保证。于是,沈云沛遂投资30万两巨资,将云台山周围的沙卤田划定为海州种植试验场范围,搁置多年的云台山周围大片荒滩沙卤田变为重要的试验场所。此为中国几千年来第一个从事农林种植试验的实体。
3.崇尚科学,棉花与花生在海州种植试验成功
从沈云沛向清政府呈奉的《海州种植试验场报告》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海州种植实验场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历程。深切地感佩沈云沛的热诚,他的执着,他的百折不挠的精神。
沈云沛决定在海州创办海州种植试验场,引种棉花与花生的消息传出,立即在海属地区引起大哗,尤其当地人对种植棉花一片嘲笑揶揄之声,均言海州土质根本不适宜种植棉花,在海州种棉花完全是痴人说梦、无稽之谈。
沈云沛对周围的冷嘲热讽置之不理,不与争辩。他召集管理机构人员会议说:不要怕人说东道西,一心一意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世界各地有千百个棉花品种,难道就没有一个品种能适合在海州种植的?你试验了吗?没有试验,怎么就武断地下结论呢?不错,海州几千年来从未种植过棉花,但这是依据吗?几千年历史的误会与偏见,难道不能从我们这一代结束吗?
沈云沛的话振聋发聩,掷地有声。但他深知,世界各地至今还没有在沿海盐碱地上种植棉花的成功经验。以海州的盐碱土质种植棉花,绝非易事,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热诚,更需要的是求实、细致、严谨、周密的科学探索精神。为此,沈云沛就中外相关品种的棉花生长之特点、土质、温度、气候、雨水等进行归纳分类。在仔细考证分析美国、日本,以及中国山西、江西、湖北、湖南、苏南、安徽等中外一百多个棉花品种后,从中筛选出43个品种,在海州各地予以试验。一个品种分几处以不同土质进行种植试验。
沈云沛将各个棉花品种试验落实到具体人头,各个品种建立档案,详尽记录各处棉花生长情况,观察不同时期的苗情、生长、成活率,以及收获等等所有情况,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经两年的试验,试种的43个棉花品种先后淘汰了41种,得出了碱水棉与白毯棉两个品种,适宜海州本地的卤质地与黑坟土的结论。
沈云沛又将有种植白毛毯与碱水棉丰富经验的南通、吉安的熟练农民请来,致两个棉花品种生长良好:白毯棉亩收子花150斤,毯长二寸余,不仅满足了本地需求,解决了织布厂原料供应瓶颈,还有外运出口。碱水棉亩收五、六十斤不等。
棉花在海州落户生根,结束了海州几千年来不能种棉的历史。沈云沛为此呕心沥血,对这个历史性的巨大贡献,他在给清政府的报告中则轻描淡写道:
“海属旧无种者,土人咸谓土质不宜。戊戌岁杂考中外棉四十三种,遍试之,其蒿本名碱水棉,宜卤质地;其大白毯,宜黑坟土”。
与引进棉花种植试验之同时,沈云沛对花生进行了种植试验。清政府商部在向全国发布的公文中,引用了《海州种植试验场报告》中的话:
“引种花生,海属旧无种者,榨油所需小种,取资邻县,其大中食品者,则自外洋灌入。海境沙卤田多沮洳,不任耕作。乙未(1895)岁,由本场购置高沙卤田数千亩试种,值岁旱,产甚丰,遂增至三万余亩。夏秋雨稍多,率为沙中蓄水所腐烂,乃参用东人(日本)抽水管法,自上(而)下,逐节疏引,已达陂塘,嗣后遂无腐烂之患,而邻田争效之,产遂日旺”。
沈云沛引进试验的花生获得巨大成功,“产甚丰,遂增至三万余亩”。于是,海州各地争相效法种植,“产遂日旺”。沈云沛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他报告说,海州地产的花生,“满足了本地所需,不资外产,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除满足本地须求外出口万余袋,捐厘收数至三万余袋。故海属沙卤田价值大涨。海州种植实验场开办前,每亩沙卤田仅为价洋三角,至本年每亩价洋三十元”。
原来收获非常微薄,每亩价值三角钱的海州荒滩沙卤田,引种花生后陡然间身价百倍,短短几年的时间,海州大片少有人问津的沙卤田地价增长100倍!丰硕的成果,巨大的效益和贡献,致使海属所有荒滩沙卤田全部被用来种植花生。海州种植实验场仅花生一项,每年不仅“除满足本地须求外,出口万余袋”,还向国家上缴巨大的赋税三万余袋:“捐厘收数至三万余袋”。这是对国家的巨大贡献。
4.各类佳植与经济植物种植试验轰动苏省
沈云沛在《报告》中言:“在临洪西岸沙岭南。乙未(1895)岁由云沛筹资五万两,杂种中外各果,葡萄、苹果,纯用美国种,亦用美法培养,桃、梨半用美种率皆丰茂;余枣、栗各种,皆取内地佳植。计中外两种各十万株,已见利益。近年来酿各品果酒,外洋亦间有购买者……”
沈云沛将美国良种果苗与各地佳植运至海州,在外籍技师具体指导下进行栽培,1600余亩果苗全部成活。在果树栽种的当年,沈云沛在果木行距中间试种引进的花生,产量不低于沙卤田。这个传统一直保持了70多年,实现水果与经济作物双丰收。
沈云沛率先从美国引进良种,从全国各地精选佳植,在海州进行种植试验成功轰动苏省,这对张謇触动很大,张謇对此大加赞誉,他决定效法沈云沛在南通兴建植物园。沈云沛与张謇一生通信很多,这些信函大多散失,现存的往来信函中,涉及海州种植试验场的有三封。
从张謇致沈云沛的信函中得知,他曾几次专程至海州与沈云沛就种植试验进行密谈。张謇在一封长信中谈到了植物园与牧场经营计划而征求沈云沛意见。谈到派仇通三次至海州面见沈云沛之情。张謇致沈云沛的信中说:
“雨辰同岁老弟:足下流转一春,乃于通(州)得见农盐人常来公书,颂公为筹甚,至老与来人都不接洽,故种种隔膜。植物园中,日后须求于公者正多:若桃、若梨、若苹果,若洋种鸽、若蜂皆是。但恐须今冬明春耳。勘步刘观察回□,九香(许鼎霖字)尝已去宿(州),三月间公何事北(北京)耶?复请道安。年小兄謇顿首”。
张在一封信函中言:“思新浦一见乃大誉。我一、二月每日敢知从前隔越之为,□不涉也。鄙习尚坐待,君何时去海州,希速示”。
张謇对沈云沛种植的牡丹情有独钟。在一封信函中说:“……雨公(沈云沛)许令人运牡丹来通(南通)……雨公能为致之否?种植人来,希多带,可就山僧处觅地布植……”
沈云沛在《报告》中,列举海州种植试验场“种桑养蚕……购栽湖桑五十万本,存活者半,岁增数十万株……产较良……”三年后的“光绪戊戌年已初见成效,本场所收蚕茧近万金,辛丑(1901)场收五万金,近三年岁增二、三万。统计出产过十五万,场力收不及半,余皆踰淮运镇江厂(加工)”。
海州种植试验场“引种烟叶……江西玉版、猴头各种,产质甚良……品质较优,销售看好,赴上海参加世界烟叶考验,一鸣惊人,合中外产品居第二,致海州烟叶供不应求,尚无出口货……”。
海州种植试验场的种植试验也有教训。沈云沛报告道:“引种蓝靛……戊戌后,由本场购东洋小叶蓝种,息颇丰而工费亦重……间有出口者,然为数不多,故不详载。”
“引种苎麻……黑坟土亩收四十斤;黄土强半蛀根,其宜否尚无把握……”
“引种蔗…..历数年,产皆不旺……”(后停种)。
……
清政府对沈云沛在海州进行农林试验的实践大加褒扬,向全国通报说:沈云沛“治农海上、海滨斥卤、又治朐麓,洪门诸村坳为果木试验场,亘二十余里,弥望蔚然”。
对沈云沛创办的海州种植试验场评价为:“其法错中西而运以己意,务使水土之性质,与所树之谷木性质相吻合,故腴瘠之下无弃地”。更为可贵的是,沈云沛在海州种植试验诸端,实行“农工并务,本末相资”,均在“商部未立时”,官署、州民风气未通,故对沈云沛在海州重农工,扬商务兴办实业,“地方官民多于反对,几败者屡矣,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殆非易易”。
中国近代农林试验先驱沈云沛的精神让我们敬佩莫名。
二.创办大清农事试验场轰动世界
1.大清农事试验场的宏伟规划
沈云沛在海州创办种植试验场,瞄准西方科技文明进行农林种植试验,效法美国培育适合中国的良种、果木,以发展中国农林业,居功至伟。庚子事变后,沈云沛回京,海州种植试验场由董才卿代为总揽。沈云沛则于工部典农司运筹全国垦牧种植,在对营口、六镇、西安、狼山,以及海赣垦牧公司等进行垦牧种植试验之同时,筹谋在京师兴办农事试验场,以此为示范,开倡风气,引导国人向欧美、日本学习农林种植技术,振兴中国农林业。
光绪二十九年(1903)3月,沈云沛对北京周边地域进行反复步勘考察,进行优劣对比。当他至京师西直门外考察乐善园、广善寺、惠安寺及附近时,这三处联为一体的约计850余亩业已废弃的皇家园林,让沈云沛精神大振,身为主管农牧开发试验的朝廷命官,沈云沛决心将其辟为大清农事试验场。
沈云沛的宏伟计划获得尚书载振的支持与赞赏。于是,沈云沛日以继夜进行全面规划,于翌年6月完成了大清农事试验场的宏伟规划。沈云沛将850余亩的试验场分为四大部分:
一为植物园区:以花卉种植为主,设有大温室,培植试验各类花草树木,为观赏、培育良种良苗与经销。今日北京动物园许多老树虬枝见证了百年前大清农事试验场的鼎盛与繁华。
二为农林试验区:场内植粮、棉、桑、麻、茶、蔬菜、果树和豆类,进行农林种植试验。配套建有实验室、农器室、肥料室、标本室、温室、蚕室、鸟兽室、缫丝室、陈列室、茶厂等。
三为风景建筑:在植物园和农林实验区,穿插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多带园林形式,有畅观楼、鬯(同畅)春堂、豳风堂、荟芳轩、牡丹亭、松风萝月等处。同时开挖多河沟纵横其间,垒石镶砌河边,拱桥架设其上,两岸垂柳依依,岸边设多处舟船停靠码头,场内设多处车、轿停放点。
四为游览附设区:场内西部设照相馆、茶馆、小吃馆、咖啡馆等,有鸡蛋、饽饽及西洋点心、南北风味小吃等。咖啡馆与家具均为洋式,陈设分为男、女座,两座之间用玻璃屏隔挡,可容纳300余人。
2.历经曲折,矢志不渝
沈云沛规划的大清农事试验场,是当时亚洲最具规模的试验场,且最具中国园林艺术,集农业、林木实验、游览休闲等于一体的新潮“洋气”的乐园。但由于试验场规模宏大、投入巨大而使朝廷踌躇再三,虽然商部(由工部改并)尚书载振表示支持赞赏,但仍被搁置。
沈云沛毫不气馁,在与光绪皇帝对值时,恳谈效法欧美、日本开展农业种植试验,万事之源皆出于土,农务为富国根本,恳请于京师开办农事试验场,在全国推而广之。然光绪同载振一样囊中羞涩而缓议,故沈云沛之农事试验场规划制定年余一直被束之高阁。
沈云沛意欲开办农事试验场改革中国农业,以及在海州开办种植试验场,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呼声。早在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公车上书”中就提出振兴中国农业,译外国的农书并效法外国组织了农学会,以此入手改进农业,讲求树艺、察土质辨物宜,百谷、花木、果蔬、牛羊收畜皆比其优劣桂其异等主张要求。沈云沛利用农学会创办的《农学报》,宣传农业科技知识,呼吁改革中国农业。沈云沛先后向军机大臣奕劻、那桐,陆军部端方等六部尚书,以及徐世昌、杨士琦等宣传其规划的京师农事试验场,以期形成朝廷大臣的共识。
3.“开通风气,发起农事之观念”
光绪三十二年(1906)三月,沈云沛再呈文向载振、光绪阐述开办大清农事试验场的意义、作用与效益。指出中国是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管仲治国以“仓廪实而知礼仪”。与西方及日本相比,中国农业是原始的、落后的。建立实验场从事科学研究,向欧美、日本学习,开通风气,开展农科果木试验,培育良种,振兴中国农业非常重要。并上呈制定的《农事试验场章程》。《章程》分总纲和六章近万言。沈云沛道:“本场为开通风气,改良农事起见,特于场内附设博览园,以便公众游览,得考察试验之成绩,发起农事之观念,并于博览园附设动物园、博物馆。”从章程中,我们看到了沈云沛开办农事试验场之宗旨与良苦用心。
历两年曲折,光绪、慈禧对沈云沛规划开办农事试验场由犹豫到赞同。商部(后改为农工商部)尚书载振遂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4月5日,夹沈云沛片上奏,请将内务府管辖的乐善园、继园及其附近的官地854亩拨出,以筹建大清农事试验场,由农工商部右丞沈沛全权负责筹建:
“……美利坚以农立国,富甲全球;日本维新以来,农事改良,遂致物产繁兴,工艺发达。近闻日本之福冈、北海道等处,均有农事试验场或数百顷以至千顷,皆为劝农所设,此明效确然可证者。中国素重农业,第以物理未明,绝少进步。推究其故,或因水利未辟,或因田器不精,或违物性,地质失宜,或因偶遇天灾,人功未尽。彼乡愚囿于见闻,非由官方为倡导,于一切兴农之法无从讲求。……京师为首善之区,树艺农桑又为臣部所执掌,自宜择地设立农事试验场一所,以示模范……”
上述沈云沛之夹片之言,是其高瞻远瞩,为中国近代农林种植试验先驱的最好注释!
载振夹片上奏十天后的4月25日:军机处颁上谕:“得旨。奉依议。钦此。”
于是,商部遂拨款10万两,作为沈云沛农事试验场开办经费。沈云沛在《大公报》、《农学报》上公布《农事试验场章程》,总纲第开明宗义:
“本场为研究农业中一切新旧理法。凡树艺蚕桑畜牧诸事,均宜次第择要考验,以期全国农业日有进步……”;
“本场为开通风气,改良农事起见,特于场内附设博览园,以便公众游览,得以考察试验之成绩,发起农事之观念……”
对此,引起国内外轰动,纷纷报道评论,认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第一次把科学农业提到朝廷纲领中去,对沈云沛亦大加赞赏。
4. 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慈禧对沈云沛开办的农事试验场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对农事试验场所有举措与要求均以支持并予解决。全国各地各省陆陆续续优选植物、良种送到北京。出使及驻外大臣,也纷纷把来自日本、德国、荷兰、意大利、比利时、法国、英 国、新加坡、美国、俄国、墨西哥、秘鲁、古巴等国的佳植、种子及栽培方法的译文邮寄北京。
光绪三十三年(1907),为世界瞩目的大清农事试验场主体工程基本竣工。名曰“农工商部农事试验场”。其南正门建有一大门两边门的牌坊式门楼,为沈云沛设计审定:门楼上方正中砖雕镌刻着“农事试验场”五个字;下部门头部分,刻有从事农事活动的图案,东边门的拱门上端刻有“日”字,西边门的拱门上端则刻有“月”字,揣摩其意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吧?沈云沛设计的大清农事试验场大门和门雕,百年之后犹存,在周围现代建筑的映衬下,显得古朴、深沉而苍凉,楼柱与砖雕无不浸透着岁月的沧桑。这反倒映衬出其周边现代玻璃墙体与马赛克的肤浅。
清宫记事载,农事试验场开放之前的4月,慈禧与光绪巡幸至此。慈禧检阅一番后,“深喜其办理完善,特颁发内帑一千两,分别赏给园内各项人员”。5月12日,慈禧、光绪带领王公大臣百余人莅临参观。饱览颐和园万般秀色的慈禧,对试验场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在畅观楼前心花怒放,盛赞农事试验场兴建得好,对沈云沛大加赞赏,大赏沈云沛
农事试验场开放后,成为北京市民和外地游客、外国人首选去处,整日游人如织。日本、新加坡、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媒体大肆渲染报道,称这是中国仿效民主国家实行宪政、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盛赞沈云沛是中国走向文明和现代化的先行者。国内媒体京报等连续刊登农事试验场筹建、规模等文章,大力赞扬沈云沛。评论说,沈云沛筹办的“农事试验场的意义大大超越了示范农场”。《大公报》、《顺天时报》等开辟整版逐项介绍农事试验场。沈云沛的名字广为人知。
百年前沈云沛开办的大清农事试验场,民国后改为北京动物园,现遗存的除了沧桑的南大门之外,还有动物园“小白楼”北的一条宽约10来米的东西向小河。河上一座汉白玉拱桥,石桥栏杆业已斑驳。像这样的斑驳,海州种植试验场尚有许多遗存。中国偌大的一个地方,历经百年依然存在的“斑驳”又有多少?沈云沛人生的价值也许就蕴含在这斑驳当中吧?
但有多少人拥有这许多“斑驳”,又该如何认识和评价这种“斑驳”呢?
今天,我们怀着感佩的心情,以学术研讨会的形式来纪念沈云沛逝世百年,拜读那些字迹模糊的史乘、文献,回顾他的事迹,深感沈云沛乃无可置疑的中国近代农林业种植试验的先驱。海州这位先驱的真性情、崇高精神、人格魅力,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让我们肃然起敬、心潮起伏……
>>相关资讯:
上篇文章:陈吉余:融入河口海岸的生命
下篇文章:科举海州话考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