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沈云沛思想研究(2)

作者:谭庚林 | 来源:lunwenpingbi | 时间::2021-12-06

四、人才为宝、资源整合、让利于民思想及白圭经济思想。

沈云沛学识渊博,满腹经纶,是优秀的思想家。沈云沛在海州的家族事业需要管理人才。沈云沛认为,人才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基于此认识,沈云沛爱惜人才,需要人才,他顺势得到了大管家董才卿。

沈云沛开发海州,自同治十二年(1873)19岁中举至光绪二十年(1894)40岁中进士为第一阶段,此21年为沈云沛在海州小试其端的探索阶段。

这一阶段,沈云沛在探索、调研、规划和筹备的基础之上,改革沈氏原有经济结构,开展码头基础建设,兴建甡茂船队,设立商铺,蓄势待发。

沈云沛家业及实业救国之路,凡40余年,始终与监管董才卿、监管助理董佑周,以及管家赵理斋密切关联。董才卿为沈氏实业之柱。

同治十二年(1873)9月,19岁的沈云沛乡试联捷中举,贺喜与请求解难之人络绎不绝。墟沟董才卿堂弟董佑周觐见沈云沛,诉说董才卿因生意兴隆遭人嫉妒而被诬陷入狱,请求沈云沛解厄于水火。墟沟董才卿经营之才声名远播,且人品极佳。沈云沛按照清律之举人权力对董才卿一案进行复查,海州知州以无罪开释董才卿。30岁的董才卿知恩图报,愿以沈家实业监管的身份对沈氏实业竭尽所能。

沈云沛在开发海州的过程中还表现出其让利于民的爱民思想及白圭经济思想等优秀的文化思想。

1.开发土地,以工代赈。

沈云沛开办实业从沈氏大量田地入手。通过盐碱地改造,在提高佃户收入的前提之下,增加沈氏土地收入,形成双赢格局,积累资金,为工商实业投资提供资金保障。

沈云沛祖父沈绶恩在海州开垦土地超五万亩,分布在南乡(灌云、沭阳)、西乡(东海、新沂和山东郯城),但大多为盐碱或贫瘠之地,加之旱涝频发,产量极低,风险极大,故佃户租种积极性不高,时有抛荒现象。

沈云沛与董才卿均认识到,立农立商即立国,当以仁厚结同胞;治农治商即治国,须推仁义固根基。

沈云沛决定采取以工代赈,对南乡西乡沈氏盐碱地开河渠斥卤。沈云沛的策略非常高明。原本的土地是贫瘠的,粮食收成是很少的;农闲之时,佃户的口粮是紧缺的,灾荒之年,佃户就成灾民了。沈云沛用自己的积累赈济佃户,让佃户吃饱饭,同时安排佃户给盐碱地开河斥卤,去除盐碱,提高土地适种性和粮食收入。这样,把佃户的劳力资源和土地资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土地的粮食收入,在提高沈氏收入的前提下也提高了佃户的收入。

废止佃户制,创立犁户制。沈云沛将沈氏拥有的海属土地划分为西湖、中寨、双店、竹墩、张湾、恒兴、玉兴、南湾、德兴、义兴、仁兴、中兴等域片,每处建有U形20余间连体房屋,并附设炮楼,称堆房,有专事监督管理、仓储保卫等人员。根据租户劳力和犁数确定耕种土地亩数;夏秋分红东六犁四;灾害之年则东家以工代赈安排犁户做工给予报酬,保证犁户免受饥寒。

沈氏收入大幅度增加。

2.让利于佃户,收拢人心。

光绪三年(1877)8月,23岁 的沈云沛从阿湖镇至高桥巡检司恒兴号堆房考察。恒兴号堆房是沈云沛的出生地。沈云沛同犁头陈景恩等商谈分成改革,将原六四分成改为五五分成(随后推广至各域片)。陈景恩等恒兴号犁户欢欣鼓舞,感恩戴德。

百年之后,恒兴号堆房发展成今天的沈李村小沈庄,当年犁户陈李马姜周五姓后裔不改庄名。

3.白圭经商策略。

犁户堆房为沈氏积累了巨大的实业投资资金。其后,沈云沛利用资金优势开办实业,采取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白圭经商策略,谋划沈氏实业全局。沈云沛的白圭经商思想为沈家实业积累了大量的资金和土地,为沈家实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土地基础。

4.不信鬼神、大量购买乱岗荒滩等废弃的土地,为农工商业开发奠定基础。

沈云沛独具慧眼,以低价购买海州周边的低湿洼地、废弃的盐田、荒地等共1500亩。海州、新浦周边田地均为沈氏所有。

同治十三年(1874)7月,海州风传鸿门西部荒丘闹鬼。20岁的沈云沛步勘荒滩乱岗,认为这是购买此片荒地的绝好机会。沈云沛言于董才卿道:孔子避谈鬼神而不信,我精研易理经学奥邃,惟不信鬼神。董才卿赞成其理。沈云沛趁机以不足500两银买下赵姓(一说李姓)等鸿门1600余亩乱岗荒滩,为其后开办海州果木种植验场奠定了土地基础。

沈云沛买下鸿门荒滩乱岗之后,抽调东海玉兴号、恒兴号犁户以工代赈平整荒丘,浚沟渠排盐碱斥卤,试种湖桑、蓝靛、烟草和花生。

沈云沛又将高桥巡检司以东至鸿门的大片沮洳蒿莱土地购入。继而,沈云沛仍以每亩三角的价格购置了南云台、东巷、五羊湖等处盐碱地达三万亩,绵延二十里。

沈云沛以工代赈,海滨斥卤,治农海上。昔日蒿莱满目、盗藏其中、水草丛沓的退淤沙卤田,由每亩三角飙升至30元,地价增长100倍。

沈云沛爱惜人才、以人为宝,整合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让利于民,人弃我取,开发海州农业取得显著成效,为他实业投资积聚了巨额资金。

5.兴建码头与船队,开水路运输贸迁之先河。

当时海州交通运输主要以肩挑、车推、驴驮、马拉等为主。原始落后的运输方式阻碍了海州地方经济的发展。

光绪二年(1876)5月,22岁的沈云沛第二次赴京参加会试落榜之后无有丝毫沮丧之心。日本借琉球渔民被杀而进犯台湾,向中国强索75万两白银。朝廷在议决成立海军衙门予以抗击之同时,上谕各省招垦荒地增加税赋。国力衰弱让沈云沛心忧不宁,更加坚定其发展工商业,探索实业救国之决心。

兴建鸿门码头与小圩码头,建立甡茂船队。

光绪五年(1879),25岁的沈云沛购置三艘甡茂号火轮,名甡茂一号、甡茂二号、甡茂三号,开展全国性贸迁,开创了海属地区、乃至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水路贸迁之先河。

沈云沛将海州所产之黄烧酒、麻油等运往蒙古,又将蒙古的奶酪、乳皮、黄油、奶豆腐、松葫芦、金沙、鹿茸等回程销往内地各处;将本地紧缺或他处需求之木料、杂货类,从湖广、口外、恰克图、大同等处运回销售。稍后将1905年创办的海州种植试验场、海赣垦牧公司、鸿门果木试验场等大量产品销往国内和西洋。

据统计,海州货物进出口量高于淮安数十倍。

三艘甡茂号火轮不够使用,沈云沛不得不租赁多艘他地火轮。自光绪二十年沈云沛中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之后,在租赁火轮同时,还陆续购置了一定数量的火轮。

 

五、因地制宜、资本运作及投资工商业民生民本为先的思想。

光绪二十年(1894),沈云沛会试中进士,后以廷试第一人授官职。自此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的10年,为沈云沛运筹帷幄、因地制宜、投资实业的第二个阶段。

纵观沈云沛实业救国之路,可以看出张之洞对其影响巨大。张之洞的洋务运动及其前瞻性、务实性是沈云沛的楷模。

1.鸿门果木试验场(鸿门果园)与溥利公司。

沈云沛较早接触西方科技文明,对西方的工业革命、农业试验以及张之洞培育良种极为感兴趣。所以,光绪二十一年(1895),沈云沛将1600多亩鸿门荒滩乱岗平整,先期投资5万两银创办为鸿门果木试验场。

沈云沛在果木行距中间试种花生,产量不低于沙卤田,实现水果与经济作物双丰收。

鸿门果园以及海州种植试验场的成功实践为后来沈云沛开办举世闻名的大清农事试验场(今址北京动物园)提供了经验。

光绪二十四年(1898)7月,沈云沛开发锦屏山,投资10万两银购买朐山民业山场长26里宽15里,成立了海州溥利树艺公司,种松树橡树及其他树种四千多万株。海州街巷有云:杨家花园谢家楼,沈二老爷独占朐山头。

2.海州种植试验场。

沈云沛认为,中国是农业大国,富国强兵必兴办工商实业,然其根本在农业。中国近代农业试验自沈云沛始。

受张之洞引种美国棉籽在湖北试种启发,沈云沛与董才卿、董佑周及赵理斋等磋商,决定投资30万两银在海州创办种植试验场,栽培经济林木、茶叶,引进蚕桑、烟叶、花生、棉花,利用海洋优势发展深水捕鱼与淡水养殖等,与鸿门果木试验场统筹兴办。

海州种植试验场,时为淮海地区第一家规模最大的农业试验实体。

海州种植试验场引进试种的花生,当年就获得大丰收。地产花生满足了本地所需,不需外进。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除满足本地需求外出口万余袋。故海属沙田价格大涨,对比海州种植试验场开办之前,增值100倍达三十元一亩。

在商部发布的刊文中,有关沈云沛在海州引种棉花之执着令人钦佩。当地人均言海州土质不宜栽种棉花。沈云沛杂考中外棉43种,全部予以试种,失败41种,得出蒿本碱水棉与大白毯棉分别适宜本地卤质地与黑纹土的结论。

商部对沈云沛“治农海上,海滨斥卤,又治朐麓”大加赞赏曰“腴瘠之下无弃地”。但是,沈云沛实行“农工并重,本木相资”阻力很大。商部未立之时,官署州民风气未通,地方官民多有反对,几败者屡矣,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殆非易事!

当然,试种和创办亦有失败之例,比如引种苎麻、甘蔗后停种;创办毛巾洋胰厂告以停办。

3. 硝皮制革总厂。

光绪三十年(1904)6月,沈云沛开办海州硝皮厂。

沈云沛经在河南、山东等地多年考察,深感皮革应用广泛,需求日多,但由于国内尚无制革业,以致中国生牛皮大多出口,价格低如废铁,而进口洋皮价又奇高。沈云沛投资8万元在鸿门码头兴办硝皮厂。海州硝皮制革厂开中国硝皮制革业之先河。

为提高皮革质量,降低生产、运输和管理成本,沈云沛在皖之寿州、豫之周家口、鲁之沂州分别设三个分厂,就地收购优质生牛皮,就地加工,就地运输销售,效益十分显著。海州厂易名为海州硝皮制革总厂。后沈云沛吸收刘庆汾、汪鲁门合股共六十万两银壮大海州制革总厂。此后不久,总厂又在天津开办分厂。

海州制革总厂辉煌二十年,后因动乱不止、土匪横行及原材料采购和运输等问题逐渐萎缩。海州鸿门总厂和天津分厂先后关闭,寿州、周家口、沂州分厂先后脱离海州总厂自立。

4. 海赣垦牧公司。

大海东去形成的海州以东大片沙卤田和滩涂,是上苍对海州子民的恩赐。今官无得其赋,民无得其资,故生于斯长于斯的沈云沛对这片土地久存开发之念。

沈云沛会同赣榆的许鼎霖共同开发,许鼎霖同意入股,决定以赣榆青口以南沿海至灌河口广大滩涂、芦苇泽地为垦牧范围,定名为海赣垦牧公司。

沈云沛亲自挂帅海赣垦牧公司,由董才卿具体运筹操作垦牧事宜,并拟定垦牧办法为:定界、收地、筑堤、挑河、建闸、治沟、平道、辨土、种芦苇、开牧场、兴渔业等等。

每河入海处建闸一座,潮涨则闭,以障海水;潮落则启,以泄山水。

各视土宜以布种。近山则薯,近河则稻,平原宜青菽,卑温宜芦苇。近海之处,地势低下,拟用培垫之法:挑塘二尺,垫地一尺,一亩塘土可培地两亩。地可种麦,塘可植蒲,两尽其利。

开创牧场。草深水浅则牛,草短山高则羊,杂草沮洳曲潦则豕,鸭栏鸡棚亦置其宜,尽收旧弃之利。

后沈云沛的海赣垦牧公司又投42万两银巨资开发鸡心滩和燕尾滩。

海赣垦牧公司开发滩涂,围田垦荒,耕种养殖,取得了巨大成功,治理出九万一千多亩可植可种田地,造福于海州子孙万代。这也意味着中国农业开始运用资本主义经营模式组织生产活动,从而打破了千年的沉默而成为现实。在这重大转变中,沈云沛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面。时《民生日报》评论:沈云沛是中国实业的先行者。

5. 云台山茶叶树艺公司。

民间大利,莫过于农功、树艺两端。种树之利,尤丰于农田。云台茶叶树艺公司之成立与种植,实行以工代赈,成为中国开荒垦山之范例,得到朝野赞誉。地方饥民亦籍此糊口,不致于流离失所。

沈云沛向社会融资,招集新股,成立云台山茶叶树艺公司由董才卿主政经营之。

云台茶叶树艺公司开垦荒山5万余亩,若加海赣垦牧公司治农斥卤的9万余亩计算在内,沈云沛在海州以东共治理滨海荒滩及荒山近15万亩之多。百年来,海州子民受益良多。

云台茶叶树艺公司从光绪二十四年(1898)筹办至1929年宣告破产,历经30余年。云台茶叶树艺公司后遭到连云港云台山大村扁担会农民革命运动焚毁砍伐,一夜之间,800万丛云雾茶树、1400万株经济林木一炬成灰。沈云沛之功毁于扁担会之怒,历史当如何评论,今人当心知肚明。

6.临洪油饼厂。

开办临洪油饼场。海州产豆,尚无榨油工作。青口之油饼有售,均自山东来,然其炸法不精,多夹泥泽。光绪二十一年(1895),沈云沛就本地合资20万两,参用石碾、引重加压法制饼,出饼如镜面,逐渐销售洋庄(国内欧美市场)。三年后的戊戌年,临洪油饼厂出口三十万片,六年之后的甲辰(1904)由80万片增至100万片;所产豆油除本地销售之外还销往全国各地。

7.任办、附办其他农工商实业。

商部刊文列举沈云沛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前的实业为:鸿门果木试验场、海州种植试验场为其自行筹办,即自己出资独办;削皮厂、临洪油饼厂(豆饼)、织布厂、毛巾洋胰厂、海州溥利树艺公司、上海渔业公司、海州渔业公司、云台茶叶树艺公司、海赣垦牧公司为其任办;耀徐玻璃公司、海丰面粉公司(后退出股份),赣丰油饼公司为其附办。

1906年之前,沈云沛创办的实业还有海州甡泉槽坊(玫瑰露酒厂)、甡茂船队、海州新浦南北货商店和云雾茶厂。1906年后,沈云沛又办南京榨绸厂、南京供销运输公司。

海丰面粉公司之入股与退股,折射出沈云沛创办实业之初衷及民生民本思想。

海丰面粉公司,本二十万金,沈云沛任集四分之一即五万金。该公司设在青口,许鼎霖任总经理。

海丰面粉厂钱赚了不少,但在青口地区民愤极大。海丰面粉厂所产面粉大量外运销售,为追求巨额利润不断增加产量,大量收购本地小麦造成本地小麦与面粉价格提高,这就直接影响了部分百姓的生活。群体纠纷与群体事件不断发生。众怒难犯之下,许鼎霖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将面粉厂迁至新浦。

沈云沛得知海丰面粉厂迁厂原委,立即与许鼎馨(许鼎霖之弟,实际负责经营)会面,言开办实业是以增强国势、与列强入侵相抗,系于民生福祉,非唯利是图,故不能为获取更大利益而提高小麦收购价和面粉价格。沈云沛要求海丰面粉厂按照小麦市价限量收购,缺口部分从外地平价购进。面粉也应低价优先供应本地市场需求。海丰面粉厂若与民争利,他将撤出其股份。

海丰面粉厂直接经营人许鼎馨一意孤行。沈云沛果断撤出股份。后面粉厂于麦收季节派员分驻各地加价收购小麦,加工外运,导致海属地区粮食紧缺,数十万灾民流离失所,终于酿成了动乱和流血惨案。

沈云沛急致函海州衙门和许鼎霖陈述厉害:释放灾民,安排生活,敦促海丰面粉厂停止高价收购小麦,将高价收购的小麦平价卖给灾民;公正处理死亡事件。

后海丰面粉厂陷于停顿,机器被砸,不久在大火中被焚毁。

海丰面粉厂迁至新浦后,沈云沛鉴于赣榆青口百姓的反对,未雨先绸缪,先提议改变其经营模式,无果后撤出效益极佳的面粉厂股份,表现了沈云沛实业救国之爱国爱民初衷与治生理念,折射出其民生民本的人文思想。

文章录入:hzgh | 浏览次数:154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上篇文章:陈吉余:融入河口海岸的生命  

下篇文章:科举海州话考棚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海州高中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