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李超时将军
烈士李超时将军
李超时(1906--1931),原名李振华。1906年2月1日出生,江苏邳县柴庄人。7岁入家塾就读,后转至姜集高等小学读书,毕业后考入徐州市江苏省立第十中学。1926年12月考入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1927年2月改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主持这个分校日常工作的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党员恽代英。由于李超时思想进步,革命志向坚定,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7月15日,汪精卫叛变革命后,李超时受党的派遣返回邳县,在工人、农民、士兵、学生中积极发展党员。
1928年7月,李超时遵照江苏省委指示,离开邳县,前往东海开展建党工作。李超时一到海州,便与在东海中学师范科读书的共产党员惠美琬(浴宇)接上关系,经过短时期工作,即在海州白虎山上召开了东海独立支部成立会议,李超时任一支部书记,惠美琬任宣传干事,不久又在东海中学成立支部。学生党员就业和回乡后,赣榆、沭阳、灌云等县的党的组织也迅速发展起来。同年12月,中共东海独支改为东海县委,李超时任东海县委书记。12月5日,李超时代表东海县委参加中共徐(州)海(州)蚌(埠)特委举行的代表大会,当选为特委委员。不久,经中共江苏省委批准,正式成立东海中心县委,由李超时任书记,杨光銮任组织部长,惠美琬任宣传部长,领导东海、灌云、沭阳、赣榆等县党的工作。
1929年初,李超时组织新浦黄包车工人开展反包揽斗争,联合海州、大浦、板浦、南城等城镇码头1000多名黄包车工人游行示威,砸烂资本家的汽车。国民党政府派出军警镇压,仅新浦一地就有200余人被捕入狱。李超时又发动被捕工人家属扶老携幼到国民党衙门"要饭吃","要亲人",迫使反动当局把被捕人员全部释放,斗争取得胜利。
1929年初夏的一天,上山砍柴的农民和山霸发生冲突,“扁担会”会员,挥舞红旗,肩扛扁担,手持铁斧、大刀,蜂拥上山,山霸的看山队闻风而逃,“扁担会”占领了云台山。山霸对此不肯罢休,请国民党灌云县常备队来镇压,“扁担会”早有准备,打得常备队落荒而逃,李超时在“扁担会”的基础上,创建了一个武装团,迅速发展到1000多人。
李超时领导东海地区革命斗争,得到了江苏省委和徐海蚌特委的肯定。徐海蚌特委在当年年底给江苏省委的报告中指出:“自振华去(东海)后,将那些较好一点的人找到了,同时在最近有相当的发展。”省委称赞:“自振华去东海后,打开了局面,形势有了相当的发展。”
1929年5月16日,李超时在花果山三元宫内召开党的秘密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东海、灌云、沭阳、赣榆4县党的领导骨干70多人。李超时作了形势任务报告,确定了在新形势下党的任务和斗争策略。这次会议,对东海、赣榆,沭阳、灌云等地革命斗争的发展,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1929年7月,省委决定调他至通海地区工作,领导南通、海门、启东、如皋、泰兴、靖江、泰县、东台等县的革命斗争。11月,李超时和另一名通海地区党组织的负责人刘瑞龙去上海参加中共江苏省第二次代表大会。党中央代表李立三、周恩来、项英等出席指导,确定在通海如泰地区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由何坤任军长,李超时任政治委员,薛竟衡任军参谋长,余乃诚任军政治部主任。1930 4月,何坤军长在围攻老户庄战斗中牺牲,5月省委任命李超时为红十四军军长兼政治委员。
1931年6月26日,李超时到徐海蚌地区巡视工作,途中被捕,押至镇江公安局侦缉队看守所。李超时的身份暴露后,敌人施尽了酷刑,他始终坚强不屈。敌人决定杀害他,就义前他告别难友说:"我牺牲了,党的工作是不会完结的,革命的烈火是扑不灭的,共产党一定要胜利,活着的一定要坚持斗争下去!"1931年9月19日,在赴镇江北固山刑场的途中,李超时一路高呼"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为死难烈士报仇"等口号。高唱《国际歌》,表现了共产党员视死如归的伟大气魄。
李超时牺牲时年仅25岁。1982年,张爱萍题写了“李超时烈士之墓”的碑文。
>>相关资讯:
上篇文章:陈吉余:融入河口海岸的生命
下篇文章:科举海州话考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