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海州高级中学的光荣与梦想

作者:周艳 | 来源:原创 | 时间::2022-11-29

海州高级中学的光荣与梦想

周艳

海州高级中学,我的大部分时光在这个校园度过。1980年,12岁的我,从中大街小学考入海州中学,在这里,开心、愉快、充实地读完了初中、高中。之后到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读了四年本科,毕业后就分配回海州中学任班主任、语文老师,后先后兼任学校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副校长、副书记兼海州实验中学党总支书记。2008年9月组织调动,我任新海高级中学副校长,2009年8月回到海州高级中学任校长至今。算来,我在海中校园迄今学习、生活、工作了整整41年。

海州高级中学,我家庭中的绝大多数成员都从这里毕业。我兄弟姐妹、我先生、我儿子都是海中毕业生,家里的至亲也大都是海中毕业生。对海中的深情,弥漫在校园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草木、每一方天空中。

海州高中,有着光荣的悠久历史、有着壮阔的红色文化;海州高中,有着逐梦前行的铿锵步履、有着剑指星空的历史贡献。

源于220年前的石室书院

嘉庆7年(1802年)4月,海州知州唐仲冕,在海州高中原址(海州新建西路88号),创建石室书院,此为海属著名官办书院,驰名学界。1805年,即在书院前建考棚850间,兼为海州院试之所。嘉庆11年(1806)4月,江苏学政莫晋按临海州,奏准首次在石室书院举行科举院试,结束了海属学子赴淮安院试的历史。1905年3月,广西泉阳县进士唐景崇按临海州,在石室书院举行了最后一次科举院试。当年的考题为:“周公成文武之德义,故礼之教化也。征义。”当年海州科考,沈云沛长子沈葵,以第二名通过科试、四子沈葭以第4名通过童试。海州院试后4个月,光绪下诏废除科举,实行新学堂。历经103年的石室书院宣告寿终正寝。

石室书院在103年中,共举行41次科举院试。书院有翁咸封、姚士璋等名师执教;中国30余位著名学者莅临讲学,如沈初、溥良(启功曾祖)、瞿鸿玑、李殿林等,驰名学界,为社会推重。海属学子从石室书院走出,走向社会各界,建树丰硕。石室书院誉满海属,声名远播。厚重的文化底蕴、丰实的文化资源为海州官立中学堂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肇基于116年前的海州官立中学堂

1904年1月,清廷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各府必设一所,须先就府治或直隶州治由官筹费设立一所,以为模范,名为官立中学。”3月,清政府派遣大臣分赴各地巡视开办各类学堂进展情况。沈云沛奉命至鲁南、苏北各地巡视;后重点巡视海州,与海州直隶州知州张景怙、学正黄道传等商谈创办中学堂事宜。沈云沛决定以石室书院为校址,暂缓创办师范学堂,将创办普通中学列为首要,师范延后,视情在中学堂开设师范科。

1906年2月,创立海州官立中学堂,沈云沛被聘为首任监督(校长),黄道传任舍监(总务主任,沈云沛姐夫),学生120名,其中海州籍80名,赣榆、沭阳籍各20名。这是中国废除科举后首批创建的中学堂。海州中学堂“尤重在考核学生品行……采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同记分数。其考核之法,分言语、容止、行礼、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第其等差”在国学课程设置上,海州中学堂规定“注重读经以存圣教……中国之经书,即是中国之宗教”,“群经古学仍可保存不废”,“不得废弃中国文辞,以便读古来经籍”,“戒袭用外国无谓名词,以存国文,端土风”,“必勤习洋文。今日时势不通洋文者,于交涉、游历、游学、无不窒碍”。受聘任教的知名教师有江恒源(后曾任省八师校长、苏豫教育厅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杨友熙(后为同盟会会员、国民党文史编委会委员)、吴铁秋、谢希愚等。

沈云沛之后继任者为扬州名士卢殿虎,辛亥革命后,转任江苏省巡按使署教育科长。后陆续任甘肃省教育厅长、安徽省教育厅长等职。

海州中学堂是在声名远播的石室书院的基础上创建的,是科场改学堂。她既有无可比拟的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文化优势,又成为海属地区新旧教育的分水岭。她勇敢地启动了现代政治,开启了现代教育,标志着海属地区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她理念先进,敢于探索,勇于担当,坚守责任和荣誉。

民国后的中学征程

1912年1月(农历辛亥十一月)中华民国建立。海州直隶州改称东海县。9月教育部公布学制系统“壬子学制”,规定:“中学校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中学校定为省立,由省行政长官规定地点及校数,报告教育总长。经费由省支给,学制四年。县和私人也可依本令设县立或私立中学。”12月,教育部公布中学校令施行规则(共八章五十二条),对“学科及程度”、教学受旨、内容与要求、授课时数等作了具体规定。规则明确规定,省立中学校长由省行政长官任用,教员由校长任用。海州官立中学堂即于此后被决定改组建为省立中学。

1914年7月,江苏省立第八师范在灌云县城板浦陶公祠开办,江苏教育司决定将原海州官立中学堂改组建为江苏省立第十一中学。1916年,江苏省议会为省立十一中开校在省下半年预算内列专用临时费银二万元。1917年(民国六年)3月,江苏省教育科签发委任令,任命武同举(东海民教馆馆长)负责省立十一中(在东海县城海州)的开校事宜。夏季,鉴于海州中学堂的校舍(石室书院西半部的堂舍)被白宝山驻军衙门长期占用不归,筹办员武同举和县知事经勘察后决定,改组后省立十一中的校舍改用石室书院东半部的考棚。在考棚旧房修葺和新教室建成前,暂租用博望门外丁姓民宅作临时校舍,并开始招生,筹备开校。

1917年,学堂改建为江苏省立第十一中学,丁荫东任校长。丁荫东,名蔚若,字荫东,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归国后追随孙中山先生,奔走革命。首批招生48人,学制四年。1918年(民国七年农历戊午),考棚旧房修葺完毕,新教室建成,省立十一中由白虎山下丁家大院迁进考棚校舍。

1919年(民国八年农历已未)5月,省立十一中学联合崇真中学、东海县第一高等小学、省立第八师范学校数千名师生在崇真中学集会,游行,发表演讲,声援北京青年学生的“五四”爱国行动。下旬,省立十一中派代表到板浦参加第八师范学生组织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宣传,焚烧日货。后又组织宣讲团到附近各县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宣传活动。

1924年秋,共产党员吴苓生到省立第十一中学向部分师生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宣传马列主义和进行共产党的活动。

1925年3月下旬,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和创始人之一、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中共一大、二大代表王尽美到我校(时称江苏省立十一中学)参加师生悼念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活动,宣传马列主义,号召省立十一中学追求进步师生积极投身到反帝反军阀的斗争中。一批进步师生由此坚定革命信念,走上革命道路,也为我校成为我市最早的党组织诞生地营造了历史背景,奠定了政治基础。

1927年10月,中国共产党海属地区第—个党组织在海州建立。顾浚泉为负责人,陈秀夫、李静山为委员,皆为我们省立十一中校友。

1928年2月江苏试行大学区制,江苏省第八师范并入江苏省立第十一中学,中学兼办师范,学校易名为“江苏大学区立东海中学”。共产党员杨光銮受聘到东海中学任教,向学生传播共产主义。董淮任校长。校址仍在考棚。东海中学于灌云板浦八师原址开设—个“乡村师范科”及其附属小学,又在海州东门里大仓巷开设一所实验小学。

1928年春夏之间,学校易名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区东海中学”。6月下旬,中共江苏省委调邳县特支书记李超时到海州开展工作。东海中学乡村师范科党小组建立。7月25日--8月1日,东海中学学生惠浴宇在灌云新安镇(今属灌南县城)由万金培介绍参加共产党。8月底,惠浴宇接受在海州建党联络工作的任务返回东海中学。9月李超时等成立东海特支,隶属于徐海特委领导。李超时任特支书记,惠浴宇任宣传干事。惠浴宇在东海中学学生中发展中共党员,建立中共东海中学支部委员会,吕德恩(吕镇中)任书记。9月28日,李超时、惠琥等成立中共东海县委,李超时任书记,惠琥、杨光銮、武同儒,娄子征、李少堂等为委员。9-10月,东海中学许多学生党员分赴四县农村,帮助发展中共党组织。

1928年秋季,学校易名为“中央大学区立东海中学”。1929年8月,改名为“江苏省立东海中学”,附属的实验小学也相应改名为“江苏省立东海中学实验小学”。董淮先生在东海中学的时间短暂,但对海属地区教育的贡献厥功甚伟。在他主政东海中学期间,东海中学涌现出了朱智贤、杨汝熊等德学兼优的学生,他们几人后来也与董淮先生一样都成了知名的教育家;而倾向进步的惠琥、吕德愚、冯硕仁、吕继英等学生则相继参加革命,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人民的幸福而浴血奋战,都成为了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东海中学经过董淮校长的精心治理,教学井然有序,很快进入正轨。学校政策开明,以新思想、新道理教育学生,使得学生思想不断趋向进步,东海中学内中国共产党的活动达到了高潮,成了海属地区革命的摇篮。

东海中学时期,还有一位杰出的庶务员、1928年春任职于我校的林枫。林枫同志用革命行动为海州高级中学师生的追求进步、为海属地区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贡献力量。1929年林枫同志离开海中后,积极投身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1932年,易名江苏省立东海师范。1940年,改称苏北第二师范学校。1942年,改称苏淮特别区师范学校。1943年,改称淮海省立东海师范学校。1946年,复名江苏省立东海师范学校。

解放后的中学之春

1948年11月,谷牧任中共新海连特委书记兼新海连警备区政委,鲁中南区党委副书记兼鲁中南军区第一副政委。谷牧一到任,即任命郇华民接任百废待兴的东海师范学校校长,开启新海连市复学复校征程。

1949年2月,改称山东省立东海师范学校。

1953年,改名为江苏东海师范学校;同年夏,师范学校中学部与师范部分开,所有初中部建为江苏省新海连市初级中学,师范部建为江苏省海州师范学校。

1961年,随市易名为连云港市海州中学。

2001年,更名为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至今。2003年,学校转评为省首批四星级普通高中。2006年,学校举办100年校庆,86岁校友、院士陈吉余到会并代表校友致辞。2014年,学校建设新校区列入市十大民生工程,2016年8月新校区通过验收交付使用,学校在8月底,从办学整整110年、面积56亩的老校区整体搬入位于海州开发区、占地150亩的新校区。2016年10月29日,学校在新校区举办110年校庆,96岁高龄的校友、院士陈吉余通过一个小时的视频祝福母校。2016年11月,学校承办省教育厅四星级高中高品质高中建设论坛。理念先进、设施一流、底蕴深厚的新校区开启了新时代的新征程。

海州高级中学诞生116年来,培养了大量人才。他们在国家的各个领域、在海内外发挥着重要作用。著名作家刘风光老师深情地写道,海州高级中学“有前世的骄傲,有今生的辉煌,也必将有更加美好的未来”。一代代海中人的梦想在光荣中实现。

是的,海州高中,骄傲与辉煌共铸,光荣与梦想并行。她的未来,更加璀璨。

                                                                                                                                          2022年10月29日

文章录入:hzgh | 浏览次数:154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上篇文章:陈吉余:融入河口海岸的生命  

下篇文章:科举海州话考棚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海州高中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