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义故事浸润少年心田
侠义故事浸润少年心田
——少年王尽美的故事
王尽美乳名仓囤,是个遗腹子,出生后便与祖母、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刘氏擅长讲故事,王尽美从小便爱听书,也会说书,为了听更多书,"磨"着村里有名的说书人给他单独说。那些精彩的故事不仅让王尽美的童年、少年时期充满了快乐,还启蒙他的心智,培养了他良好的道德品质。
遗腹子出世取名"仓囤"
王尽美故里行始于2018年8月22日。通过近一年时间,笔者走过几十个村落,采访上百人次,对王尽美的成长历程有了更深的了解。此行第一站,日照市五莲县高泽镇(现属高泽街道)后张仙村,在墙夼水库西岸,睢阳公路路东。
续写《张仙王氏族谱》的总牵头人王明成对王尽美家族的脉络十分熟稔。600多年前,王尽美的老祖王良臣为躲避倭寇的侵扰,从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当路村(现属海州区花果山街道)奔波到莒州北部的张仙村定居。后来,他的第六代孙子舜枝搬迁到村东的椒子岭前居住,随着人口繁衍,这里自成村落,取名后张仙村。
王尽美的爷爷叫王兴业,兄弟三人,大哥王兴文、二哥王兴隆。王兴业后来为了生计,举家搬迁到大北杏村投奔地主"见山堂"家,成了他家的佃户。搬迁不久,王尽美的爷爷与父亲王在升就先后去世,留下他祖母与母亲两个寡妇相依为命。
王尽美是遗腹子,他在父亲去世4个月后的1898年6月14日出生了,让祖母与母亲有了盼头。
满月这天,亲朋好友前来庆祝,原本冷清的小院充满了久违的喜庆气氛。大爷爷王兴文与二爷爷王兴隆也带着家人从后张仙村赶过来。听说小婴儿还没起名字,大爷爷就让孩子的伯伯叔叔们一起讨论。
三叔王在贤说:"穷人家都盼着早日富贵,我看就叫富贵吧。"大伯王在善说:"我觉得咱们穷人家,只要家里的仓囤里有粮食,饿不着肚子,就满足了。还是叫仓囤最实在。"大爷爷王兴文听了很高兴,就说:"这个名字好。"
王兴隆与董氏也都觉得这个名字好。于是,"仓囤"就成了王尽美的乳名。
故事迷学说书 少年怀侠客梦
王尽美的母亲刘氏很擅长讲故事。
刘氏出生于五莲县高泽镇辉沟子村的一户贫苦家庭。辉沟子村在大北杏村的东南方向,两村相距不到5公里。刘氏的曾侄女刘加叶讲述了刘氏的过往。
刘氏是家中老大,经常带着弟弟妹妹到街上玩耍,听了不少有趣的事。晚上为了哄弟弟妹妹睡觉,她就把听来的事情编成故事说给他们听。
王尽美是听着母亲讲的故事长大的。在冬天漫长的寒夜里,母亲一边摇着纺车,一边讲沉香救母、孔融让梨、岳母刺字、王冕画画、张捣鼓、皮虎子精等故事。随着年龄的增长,母亲的故事已不能满足他了,他就去找村里会讲故事的老人。他随身带着一把火镰,殷勤地给他们点烟,凡是会讲故事的都让他找遍了。王尽美6岁时,母亲开始领他去枳沟赶大集。在集市的西北角有一个露天说书场,说唱一些《响马传》《杨家将》《隋唐演义》《三侠五义》《水浒传》等大鼓书。当他听到英雄侠客杀富济贫、为民除害的情节,激动地对表姐郑明淑说:"我长大以后,也要当展昭、罗成那样的英雄侠客。"表姐惊奇地问为什么,他郑重地说:"英雄侠客可以保护穷人不受坏人的欺负啊!"每次赶集回来,王尽美都要把听来的书说给村里人听。他被大人孩子围着,似乎成了一个人物。母亲叮嘱他不要在街头炫耀,他便强忍着不说。可耐不住人们的怂恿、引诱,迈出人群,先亮出个说书的场合。有人打趣:"你们瞧,仓囤人不大,架步可不小。"他又摆出说书的架势,有人赞许:"看起来还真像那么一回事!"他提了提嗓音,学着说书人把拳一抱:"各位看官,这回书要说的是‘狸猫换太子’。"他有板有眼地讲起来,越讲越投入,当讲到刘妃与总管郭槐狼狈为奸,一起谋划着用狸猫换太子时,竟气愤得两眼怒睁,咬牙切齿。当讲到包公巧使计策让郭槐供出真相时,就眉开眼笑、语气激昂。
坐在南墙根下的一位白胡子老人是有名的故事篓子,他听了忍不住叫好:"有点王敬亭的风格!"有人问是哪个王敬亭,旁边人插话:"就是在‘见山堂’家干活的那个王瘸子啊!"
"怎么会是他!那么木讷的人,怎么会说书啊?"
那人说:"别看王瘸子平日里不爱说话,那是因为他年轻时犯过事。"
老人突然提醒:"不要背后论是非!小心让‘见山堂’家的人听见了骂你一顿。"那人瞬间收声,他知道"见山堂"老王家都很忌讳这件事。王尽美却上前缠着那人,非让他说出王敬亭犯了什么事。那人悄声道:"回家问你奶奶。"
为听书使计策放羊人开金口
大北杏村村民李方太讲述了王敬亭的故事。
王敬亭与王尽美是同族,与"见山堂"的老主人王廷栋是本家兄弟,兄弟们大排行32人,他排第20。他原名叫王廷松,因为敬佩明末清初的说书艺人柳敬亭,就把名字改为王敬亭。他年轻时曾是大北杏村一带远近闻名的说书艺人,弹拉说唱样样精通,经常被周围的达官贵人、地主老财请去说书,风光一时。
后来,由于他借说书抨击官府腐败,导致牢狱之灾。家人保释他出狱后,逼他跪在祠堂向祖宗发誓,此生不再说书。
当王尽美知道他会说书后,就再三央求他讲故事,他却怎么也不讲。王尽美没有气馁,每天都早起来,帮着王敬亭去南岭放羊。半个月过去了,王敬亭丝毫不为所动。
有一回,王尽美帮王敬亭放羊时,忽然风雨大作,吓得羊群四处乱窜。王尽美迎风冒雨,前追后撵,终于把羊群安全地赶回了"见山堂"。他却因为淋了雨发起了高烧。药也吃了,烧也退了,他却一直昏迷不醒。
王敬亭在他身边又是吹笛子,又是哼唱牧羊曲,还是唤不醒他。情急之下,王敬亭把脚一跺:"为了这孩子的一片诚心,我就破例说一回书!"
"武松到店沽酒,见店内无人,他蓦地一吼:‘店家快快拿酒来!’声如洪钟,震得满屋空缸空罐嗡嗡作响。"
他刚说到这里,王尽美忽然高声问道:"店家何在?"
王敬亭惊诧地望着王尽美,见他正朝自己扮鬼脸,这才恍然大悟,懊恼地一拍后脑勺说:"我上这个小子的当了!"
从此,王尽美跟着王敬亭一边放羊一边听故事。久而久之,就在南岭上踩出一条弯曲的小道,这条小道被后人称为"牧羊道"。
选自潍坊新闻网20230114
>>相关资讯:
上篇文章:陈吉余:融入河口海岸的生命
下篇文章:科举海州话考棚